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

2016-04-27 20:51柯小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角思路解题

柯小芳

发散思维也称为多向思维,是指人在思考的问题的过程中,由现有的信息引出更多的新信息,并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思考,进而找到各种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了按照书本上的模式,以及教师传授的方式去思考,基本上采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来解题。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计算方法,但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形成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而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用有效方法来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恰当的合作学习活动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有思考、有发言、有争论,不仅冲破了常规的解题思维,还诱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要让他们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为学生创造交流的平台和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会积极思考,甚至产生争论,这非常有助于开阔他们的思路。比如,在进行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表述算式“18÷3”,,各个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个算式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1.把18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18包含了几个3?3.18是3的几倍?4.多少个3相加是18?……由此可以看出,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交流、沟通,思维更加多向,他们的发散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了,潜能也得到了发挥。

二、温故知新,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识上的,这是因为,新知或者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而来的,或者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或者是由旧知识重新组合或转化而形成的,因此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出新知识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诱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探究新问题解决方法中。比如,教学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应用题:一个大型发电厂买了2400吨煤发电,两个月后,用去了,请问,发电厂还剩多少吨煤?解答这道应用题的思路其实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路是相同的,不过,应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所求部分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中介绍的两种常规方法外,还可以将分数问题转化为整数乘除法来解答问题,根据这个思路列出的算式为:2400÷4×3,具体的想法是,先求1份是多少吨煤,再求用去这样的3份是多少吨。用这种方法解答问题,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分率,还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诱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三、组织操作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会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操作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总结中发散思维,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向思维。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分别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学、钝角三角形,之后让他们通过剪、折、拼等具体操作来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测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我及时表扬了学生,他们都为发现和成功而喜悦和自豪。这一过程,学生学的不仅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要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解题方法,能够学以致用,还要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使他们掌握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宁都县第二小学 江西】

猜你喜欢
内角思路解题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用“同样多”解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样多”解题
三角形分割问题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