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

2016-05-07 18:13周薇薇
成才之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诗歌教学人文素养

周薇薇

摘 要:引导大学生吟诵诗歌,赏析诗歌,感悟诗歌,带领大学生发现诗歌之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发掘诗歌诵读的丰富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掌握合适的诵读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含义两个方面,对诗歌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30-02

诗歌贯穿中国文化发展始终,展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有一句经典之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句话以极其精辟的语言指明诗歌具有的价值和作用: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帮助人观察社会,交往朋友,教人学会怨而不怒。对处于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高职大学生来说,恰好可以发挥诗歌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职业院校只抓专业,抓技能,忽视传统文化教育,致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底蕴,人文素养欠佳。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要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有涵养的高素质人才。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诗歌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发掘诗歌诵读的丰富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很多,诗歌朗诵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带领大学生领略诗歌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从内在修养方面提升个人涵养。“诗歌教学又是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性情、高雅气质的方法。”尤其是诗歌具有如下特点,更使得诗歌赏析成为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 精妙的用语及精练的表达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本身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大放异彩。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优秀作品主题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无论哪个时代的读者都受益匪浅。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她就好像“梵婀玲奏着的名曲”,通过对校园景物的动情描绘,表达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情怀。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在虚实相间中把诗人对过往生活的点滴回忆,化作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更营造出一种优美意境,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真挚而永恒的怀恋。这首诗是徐志摩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人通过精巧的构思,把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融合在美妙的意境之中,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构建了诗歌外在的美感。诗歌的语言淡雅清新,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首悦耳徐缓的小曲,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当时提倡的现代诗歌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就充分体现在《再别康桥》一诗中。由此可见,诗词中的绝妙之语及精练表达创造出的唯美意境可以让大学生更直接地体会到文学艺术的真善美,这些美好的东西涤荡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 深远的含义

诗词往往蕴含了作者的深沉情感,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态度和人生的志向。中国当代朦胧派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以其新颖的构思,独特的意象,在爱情诗领域独树一帜。作品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棵树”对“另一棵树”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这“一棵树”便是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木棉,“另一棵树”则是内心独白的对象——橡树。作者巧妙地以“木棉”与“橡树”两个意象,象征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并且借这首诗向传统观念发出了挑战,表达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爱情宣言。诗歌以新奇美丽的意象,正面阐述正确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此作为这首诗的“诗眼”,表现诗人追求的是平等的爱情,不愿作凌霄花,不愿作痴情的鸟儿,不愿作泉源,甚至不愿作险峰、日光和春雨,只希望双方都有各自的独立,却又互相忠贞不渝,以此表达了新时代真诚而又平等的爱情观。

3. 奇妙的想象

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歌佳作。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以夸张的手法直接描写飞瀑。“飞流”一词极其恰当地表现瀑布凌空而下的气势。“直下”描写了陡峭的山岩,也写出了迅猛的水流。“三千尺”间接地写出山之高。这句话已经有了对瀑布气势的描绘,但即使这样,诗人依然觉得还不足以把瀑布的雄浑气势表现出来,紧接着以“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度渲染,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是璀璨的银河从九天之上倾落下来。这个“疑”字引起读者的遐想,给瀑布增添了几分空灵,更给整首诗增添了奇妙的色彩。这首诗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构思精巧,语言生动,实在是唐诗中的精品。大学生对这首诗歌很熟悉,当我们让大学生赏析的时候,要带领大学生领略其中的深厚情感,提高大学生对诗歌情境的感悟水平,更为以后大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合适的诵读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含义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在传统的诵读模式上应该有所创新,借此提高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学习诗词时,大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初步理解其中的含义,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且诵读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多动脑,更多地感受和汲取诗歌的文化精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大学生对诗歌的领悟。

1. 诵读吟咏法

诵读吟咏是传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专家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当然,诵读并不是等于死记硬背,而是要吃透诗词的内涵,体悟、意会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

2. 诗词名句背诵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名句。如前所述,这些句子内容精练,含义深远,值得大学生背诵学习,并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原则。因此,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名句抢答的形式来检查大学生对诗词古文的掌握情况,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背诵,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性。比如,讲《枫桥夜泊》的时候,教师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接下句;也可使用词句接龙的方法,对一首诗词,一个同学背诵一句,下一个同学迅速接下句,采用每人一句的形式。也可以是两个同学进行对抗赛,一个同学随便提上句,另一名同学迅速接下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增加趣味性。在每节课前都让学生接龙一首诗词,既可以营造学习气氛,也可以加强记忆。

3. 多形式的朗诵法

在学生透彻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考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大家一起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诵读。在朗诵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大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气,传达出其中蕴含的感情。其一,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必须做到朗读节奏的正确。停顿正确的朗读才能使大学生更快地理解诗歌,直至达到赏析诗歌、领悟内涵的目的。其二,读准诗文的语气。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内在情感,我们在赏析诗歌、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就能领会诗歌的主旨,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感情和气势,达到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就应该读出一种借酒兴而抒人生之不得志的畅快淋漓之感。其三,读出音乐之美。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就是紧密相连的,诗歌的音乐之美就在于巧妙的韵脚、和谐的音律和整齐的节奏,也因此使诗歌朗朗上口,更易于传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大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能力必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感知诗歌,激发大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职教系统的语文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领域,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学好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的诗歌,达到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乃至人文底蕴的目标,为现代化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年喜,赖勇.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歌的优美[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2]高春燕,曲贵海.谈古典诗歌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潜在功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08).

[3]吴俊,刘佳人.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大学语文教育[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4]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诗歌教学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