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出来的精彩

2016-05-07 17:37李付晓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等待精彩理解

李付晓

[摘 要]课堂上,只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有顿悟的契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等待,等出精彩,做到为理解而教。

[关键词]等待 探索 精彩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4

在“全国第十二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各省选手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让观课者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在所听的课中,给我印象最深刻、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倪芳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下面撷取其中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片断:

师:1捆小棒和1根小棒表示多少?

生:11。

师:2颗一样的珠子能表示11吗?

生:不能。

生:能。

师:有人说不能,有人说能,意见不一致,那大家来交流交流。

生1:因为这2颗珠子是一样大的,而且颜色也是一样的,所以不能表示11,只能表示20或2。

师:20或2?

生1:可以把一颗珠子当成是10,另一颗珠子也当成是10。

师:这是他的想法,你们有没有补充?

生2:在一颗珠子上写十位,在另一颗珠子上写个位。

师:你们还有没有补充?来吧,说说你的想法。

生3:他是把一颗珠子放在十位,把另一颗珠子放在个位。

师:对,当作几?

生4:一颗珠子当作十,另一颗珠子当作一。

师:这是他们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那你们觉得这样表示行不行?

生5:一颗珠子表示10个,另一颗珠子表示1个,合起来就是11。

师:大家觉得这样行吗?

生:不行。

师:说说想法。

生6:可以把一颗珠子当成大的,另一颗珠子当成小的,这样就可以把大颗的珠子当成10,把小颗的珠子当成1,所以就是11了。

师:那你怎么能够区分谁是10,谁是1呢?

生7(拿起两颗珠子):我感觉这个是1,这个是10。

师:同学们的意见还是不一致,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生:想。(这时有学生举手)

师:还有同学想补充,那大家先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生8:因为这两颗珠子是一模一样的,把一颗珠子放在十位,把另一颗珠子放在个位,这样就能区分了。

……

反思:

在听课教师的掌声中,学生激烈的辩论结束了,但精彩仍在继续。课结束时,学生恋恋不舍地与老师告别,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所有教师,我们的心也是暖暖的。在意犹未尽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一精彩的教学给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不妨让我们一同来赏析。

1.学会等待,给学生探索的机会

上述教学中,倪老师先提出“2颗一样的珠子能表示11吗”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在倪老师给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后仍然没有达成共识,这时倪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有学生说“在一颗珠子上写十位,在另一颗珠子上写个位”,这个学生给出的答案不仅正确,而且表述完整,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真可谓“给学生一个等待,学生还你一个精彩”。在评课时,马云鹏教授说道:“教师可能知道学生想什么,但却不知道不同的学生会想些什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并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学会等待,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过程也是目标,所以教师在新知探索环节中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如数位的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倪老师让持相反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虽然开始时学生各执一词,但学生在思维的不断碰撞后,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是教师为学生的理解而教,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理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

总之,课堂上教师的等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教师要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等出精彩的课堂,等出高质量的课堂。

(责编 蓝 天)

猜你喜欢
等待精彩理解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