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乘分数》为例谈数感培养

2016-05-08 07:39田秋月黄利群盛玲燕徐伟荣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感分母线段

田秋月 黄利群 盛玲燕 徐伟荣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概念之一,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基于此,两年来笔者所在教研团队从五个维度在小学高段学生中开展了“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估算结果合理化、计算方法多样化、算法解释个性化、运算方式简便化、计算结果准确化。现以《分数乘分数》一课教学为例,尝试说明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教大家。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位于浙教版新思维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单位相乘、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法、算理及应用。计算教学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索算法、归纳法则。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简单说来有两句话“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从算理上看,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整数运算中,整数的基本单位是“1”,而分数的单位是多义的。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分数的意义的运用,本质是产生了新的分数单位,如可理解为“把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两个分数单位相乘得到新的分数单位可以看成××2×4,即(2×4)个,就等于。

【教学与反思】

我们从“数感”培养的五个维度来反思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突出研究指向,聚焦学生在“数感”方面的表现。

一、估算结果合理化

逐一呈现下列图形,整体部分快速闪现并消失,学生通过留存下来的涂色部分回忆、想象其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评析:“分数的意义”是本课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以游戏形式呈现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为后续探究埋下“作图分析”的伏笔)。“闪现”是为了达成快速估测的目的,数感水平一方面取决于估算值的精确度,另一方面也以估算反应的快慢来呈现。在接下来探索精确值之前,也请学生先估一下乘积的大小或取值范围,不仅对运算方法的推导有帮助,也是对运算结果合理性的评估。】

二、计算方法多样化及算法解释个性化

方法一:方格图均分法

将长方形纸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一份就是。

生:第一次平均分成5列,第二次平均分成2行,5列2行,5×2=10(份)。

师:怎么看出是10份?

生:第一次平均分成5列,第二次把每列再平均分成2列,5个2,就是10列。

方法二:线段图均分法

师:还有别的画法吗?

生:题目要求平均分,后面4份也都要平均分成2份,从图中知道的就是整个的。

方法三:圆形图均分法

生:我是通过画圆的方法,把5个圆形这个整体当成单位“1”,一个圆形就是,再将每个圆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整个的。

师:方法一、二、三都是画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画的图形不同——长方形、线段、圆形。

师:仅仅是图形形状上的区别吗?

生:方法一和方法二是把一个长方形或线段当成单位“1”,而方法三是把5个圆形整体当成单位“1”。

师:说得很棒!这是不同之处,那它们有相同点吗?

生:把方法一的竖着分的图压扁就成了方法二的线段,再把线段“养胖”就成了方法三的圆形。

师:分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单位“1”先被平均分成5份,第二次被平均分成10份。

师:经过两次平均分,什么发生了改变?

方法四:分数小数互化法(推导1)

师:谁来点评一下这种方法?

生:把新知识转化成上个学期学过的小数乘法很方便,但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根据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来推导,你的联系能力很强!那么,有适用于所有分数乘法的推导方法吗?

方法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导法(推导2)

生:其实和方法四是相同的,只是方法四除出了小数的商,而这里只是用除式表示。

师:你们找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在思考它们的相同点,太棒了!

方法六:积不变的性质化整法(推导3)

【评析:随着“数感”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的解题思路趋向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灵活,这些方法不是凭空而出,都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方法多样化不是简单的罗列和重复,其过程也并非停留在形式上的多样,而是基于不同理解所带来的不同思路,学生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差异化的思维方式,为总结、概括出更有价值的、更普适性的、应对不同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创造了可能。另外,即使是对同样的算法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同样是画图,也有数感水平的差异。教学中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为自己的算法寻找依据,这种个性化的算法解释就是在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增强了数感体验。】

三、运算方式简便化

师:这么多方法看起来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画图和推导两种方式都说明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分母相乘做分母,分子都是1。

师:从最后的结论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相同点。为什么分母是10,分子是1呢?

师:是的,不管是图示,还是推导,我们都能发现分母10是原来两个分母相乘的积,分数的分数单位发生了变化。那分子呢?

生:分子也是原来两个分子的积。

生:不好说,这里只能体现出来是1。

师:现在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生:我是用方法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进行推导的:

师:刚才研究分数单位相乘有六种方法,现在怎么只用推导的方法?

生:掌握了运算的法则,直接用最简单。

【评析:运算方式简便化是基于算理剖析之后对计算法则的概括和归纳。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算法的相同点时,说明不管是图示还是推导,根据“分数的意义”都可以看出分数乘分数的本质是产生了新的分数单位,这个新分数的分母等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乘积,进而,再推导出分子也等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子的乘积。在此基础上,引导概括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觉得运用法则计算的简便性,促进了算理和算法的对照、理解。】

四、计算结果正确性

1.填空题。

2.根据算理填空。

3.解决问题。

【评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检验,也是学生数感水平量化的直接显现。通过学生现场反馈,这三题全班正确率 100%(共 36人),只有一位同学的结果未在过程中约分;全班都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猜你喜欢
数感分母线段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