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6-05-09 00:41郭明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系统动力学创新驱动

郭明顺, 马 君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

郭明顺, 马君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摘要:“十三五”到来之际,辽宁省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抢占世界装备制造的制高点。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影响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梳理,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发展现状,选取科学技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府采购、政府相关资金扶持以及税收减免六大因素作为驱动因素,并对其通过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进行影响机理描述。对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总结,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活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装备制造业; 创新驱动; 系统动力学; 因果关系图

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面临较大困难。辽宁经济发展同样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2015年前3个季度,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低于全国4.2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目标3.3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工业增速下滑较大。

我国当前的制造业仍处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的产业链中端,在产业价值链中扮演加工、组装为主的角色[1]。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有深度、最具影响的产业,也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到制造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所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也应当适应形势进行转型升级,以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硕,如图1所示,其学术关注度不断攀升,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的发展形势,才能够抢占世界制造的制高点。

图1 装备制造业及经济转型升级学术关注度

作为辽宁省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自主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利润率低等因素都制约着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其中,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贯穿经济发展全程,而装备制造业在关键设备以及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核心就是因为创新缺乏。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被淘汰,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把握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如何解决其发展瓶颈成为十三五期间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创新驱动的角度切入,研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驱动因素,针对各驱动要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创新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3]。在此基础上,国外的理论界演化出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组织管理创新等概念。近年来,学者将创新的外延不断扩展,从消费者的视角对创新进行界定,认为用户的主观体验也应该被考虑在内。企业是创新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时有学者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创新投入和转化效率等方面[4]。同时,学者们把创新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激励机制、组织形式、产权形式、资产实力以及科研人员的素质,外部因素涵盖法律法规、市场导向、科技教育政策以及政府的采购税收等[5]。

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因素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企业的创新活动和企业内外部的环境也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科学技术推动、政府政策、政府税收、政府相关基金扶持、政府采购等。根据装备制造业企业高技术、高投入等特点,本研究主要选取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为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科学技术推动、政府税收减免、政府相关基金扶持、政府采购[6-10]。

本文将从系统论和驱动力的视角来给出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系统理论中不涵盖氛围以及文化建设等内容,因此本文将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驱动构成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种:市场竞争的压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政府税收减免的推动力、政府相关基金扶持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政府采购的拉动力。由于经济新常态下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所以本文在研究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进一步研究企业的绿色创新动力。

Horbach通过对文献分析,认为企业的绿色驱动主要来自于需求、供给以及政治制度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他在对德国上市企业中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后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加强会对绿色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环境的管制和管理工具同时促进绿色创新[11]。与上述选取研究的六个动力因素不同,绿色创新在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影响作用中相对较弱,因此本文认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进一步向绿色创新演化。一些学者认为存在“规制推动和拉动效应”,绿色创新不仅可以将企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内部化,而且可以产生对环境的正向影响,但是如果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对应的物质激励,鼓励其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工艺流程,那么就很难主动实施绿色创新,而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创新上,所以环境规制对实施绿色创新、解决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具有关键的意义[12]。

表1 Horbach提出的绿色创新驱动因素

大多数研究将创新驱动因素归为技术、市场和规制三个主要维度,将绿色创新的结果归为过程绿色创新和产品绿色创新,基本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经济学视角下绿色创新研究框架

二、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模型构建

1. 科学技术推动力

科学技术之所以可以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如果新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产品生产中,那么装备制造企业在行业中将产生垄断性质的利润。高额的经济利润和心理层面上的满足会增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吸收、引进满足装备制造生产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去创新,从而使创新结果产出为企业自身带来各方面的利益[13]。

科学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与科学技术自身的特征(如表2所示)是密切相关的。

表2 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

科学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技术预期、输入的不断推动、沿技术轨道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思路驱动[14]。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对科学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把握和预测。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如图3所示,如果市场化失败,则企业将会重新选择适合自身产品的科学技术;反之如若市场化成功,企业将会不断结合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发展。

图3 科学技术推动力

2. 市场竞争

除了军工、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等部分企业之外,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获得最大利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当在利润降低到某个值时,来自市场的压力会使企业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必须寻求相应的应对策略去转化所面临的竞争,这样的一种过程也是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15],具体如图4所示。

目前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辽宁省正积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沈阳机床集团和大连机床集团研制的中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沈阳鼓风机集团研制的透平机械销往伊朗等国,沈阳新松公司研制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等产品销往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可见众多企业已经瞄准高端先进的装备制造,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带来的竞争力将会成为企业的创新动力。

图4 市场竞争对创新的动力作用

3.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个体消费需求的加和函数,由购买意愿、购买能力两个维度构成。企业通过把握市场需求了解需求发展规律,当企业创新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得以满足时,市场将产生新的需求,从而产生一个创新与需求之间的往复,如图5所示。因此,企业创新中市场需求是一个让企业持续创新的驱动因素[16]。

图5 企业创新中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

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和引导,因此也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及变化。

4.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主要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团体组织按照各个部门的需求通过财政资金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采购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起到的是一种拉动作用,持续性的采购行为会激励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政府的采购决策对于整体市场经济的推动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被选择的企业将会获得相应利润,从而有利于推动创新行为[17]。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国家许多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等息息相关,在国家制定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中有涉及领域发展所需的重大装备,因此,政府对于这些技术装备的需求必然推动企业在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5. 政府税收减免

税收减免主要是指国家为了在一定的时期内配合一定的发展目标所采取的在税收方面的激励措施,以此来鼓励和贴补相关的纳税人。与其他的几个因素相比,税收的减免显得更为有效,虽然企业在进行有效的创新活动后会获取高额的利润,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18]。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会导致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欲望降低,而减免的税收将会为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减少不确定性,从而起到推动作用,如图6所示。

图6 税收减免的推动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与国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不仅要依赖市场,而且需要得到政府政策性的支持,税收减免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如减免一些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等。

6. 政府相关基金扶持

创新的资金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其成本就会增加。政府如果能够从宏观调控出发,增加适当的资金投入,势必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一种重要的动力。如果政府的基金投入力度较大,不仅可以维持创新的成本,而且溢出的投入将成为企业创新的保证;如果小于或与创新成本相差不多,则企业要依据市

场等因素再作决策[19]。

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扩大海外市场,创新周期相对来说要更长,因此所需要的资源等要更多,政府通过创新资金等手段解决装备制造企业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可以极大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六个主要的动力因素将激发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意愿,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以及市场需求和发展进行估计和预测,将创新意愿转化为创新行为。以O表示创新收益,I表示创新投入,e表示期望值[20]。若O-I>e,则作出决策进行创新活动;若O-I≤e,则企业进行创新的意愿将会减弱,可能无法转化为创新行为。

由于有了创新行为之后才会进一步考虑绿色创新,本文认为其中有内在的递进关系,因此,建立了如图7所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图7 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三、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影响机理分析

通过上述对各个驱动因素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活动中动力作用的分析,采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8~13所示。

图8 科学技术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图9 市场竞争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图10 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图11 政府采购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图12 税收减免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图13 相关资金扶持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科学技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府采购、税收减免、政府相关资金支持等都为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走出国门提供了知识和技术保障。研究从这几个因素入手,为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核心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降低研发人员的流动率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辽宁省的领军型人才还十分少,装备制造企业也缺少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而人才又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支持下的优越创新环境留住领军人才[21]。R&D人员的流动率是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应不断完善研发人员的奖励激励政策,加强研发人员的阶段性培训,建立合理的研发人员人才体系构架。

2. 政府加大相关基金扶持力度,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政府需要建立装备制造业专门的财政制度,包括财政预算、能够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完善税收减免、税收补贴的优惠制度,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由于装备制造业乃至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高风险的市场特点,市场对于国有制造的信心不足,因此政府采购必须变得更为积极主动,这样不仅能够给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创新的保障和信心,而且可以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

现在装备制造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频繁,但是合作的程度、层次相对来说比较低,组织形式也不够科学。建立产学研的高效联盟,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合作,不仅可以通过联盟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输入,同时会给社会、高校科研院所带来巨大的优势。

4.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破除资金制约瓶颈

目前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十分单一,抵押或担保不足使部分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装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的持续大量投入是其升级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辽宁省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能力普遍较弱。企业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融资难加上多数企业难以用合理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企业成长的空间。

5. 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抢占世界装备制造制高点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虽有底蕴,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很紧迫。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拓展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大企业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优化生产经营模式,焕发勃勃生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瞄准市场需求,努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相对萎缩,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要勇于创新,敢于走向全球去打拼,不断彰显中国装备性价比高的优势,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努力打造出世界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坤,于渤,李清均.“躯干国家”制造向“头脑国家”制造转型的路径选择: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长路径选择的视角 [J].管理世界,2014(7):1-11.

[2]杨栩,肖蘅,廖姗.基于MC-ZF-HD-DS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运筹与管理,2015,24(1):270-279.

[3]李乾文.熊彼特的创新创业思想、传播及其评述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76-81.

[4]徐建中,曲小瑜.低碳情境下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科研管理,2015,36(3):29-37.

[5]任曙明,吕镯.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14(11):10-23,187.

[6]叶琴,曾刚,陈弘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基于2013年中国工博会249家参展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 [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648-656.

[7]陈超凡,王赟.垂直专业化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 [J].科学学研究,2015(8):1183-1192.

[8]李随成,姜银浩.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其实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09(8):1255-1262.

[9]李随成,姜银浩.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09(6):11-18.

[10]刘元才,戚璇,郭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87-90.

[11]Jens H.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new evidence from German panel data sources [J].Research Policy,2007,37(1):163-173.

[12]向一波,郑春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J].经济纵横,2013(4):74-76.

[13]胡耀辉.产业技术创新链:我国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路径突破: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例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9):66-69.

[14]孙晓华,李传杰.有效需求规模、双重需求结构与产业创新能力: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 [J].科研管理,2010(1):93-103.

[15]王玉晶,陈伟.基于价值链优化的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27-129.

[16]张美丽,石春生,贾云庆.装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量化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13(S2):758-763.

[17]翟青,甄珍,文丰,等.大型企业中央研究院创新运作机制研究:以国际领先装备制造企业为例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89-97.

[18]李随成,姜银浩.供应商参与NPD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机理研究 [J].科研管理,2011(2):20-27.

[19]王伟光,冯荣凯,尹博,等.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11(6):94-100.

[20]于渤,张涛,郝生宾.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过程及机理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1(10):153-165.

[21]Medeiros J F D,Ribeiro J L D,Cortiminglia M N.Success factors fo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pro-duct innovatio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65(4):76-86.

Facto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New Economic Normal and countermeasures

GUO Ming-shun, MA Ju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turn is increas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only actu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rough innovation in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and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world. The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are studied,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tatus quo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combined. Six main factors are selected as driving factors, name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ket demand, market competiti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overnment-related financial support and tax relief, through which the impact mechanism is described of cause-effect diagram of system dynamic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driving factors is summarized,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more proac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New Economic Norm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driven; system dynamics; cause-effect diagram

中图分类号:C 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2-0097-07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2.01

作者简介:郭明顺(1962-),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科技创新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F16-233-5-26)。

收稿日期:2016-02-01

(责任编辑:吉海涛)

*本文已于2016-03-23 15∶23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323.1523.004.html

【专题论坛:制造业变革与升级】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系统动力学创新驱动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