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2016-05-09 12:34——就《散步》一文的教学探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文本细读

——就《散步》一文的教学探究

摘 ; 要: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含蓄隽永、温馨感人的经典散文,其表达的主题思想历来备受争议。但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将其安排在表现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单元里。本文便围绕教材中强调的主题思想,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散步》一文的教学切入点。

关键词:主题思想;文本细读;教学切入点

作者简介:粟亚玲(1990-),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01

《散步》是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早期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将其作为泛读课文,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在2013年最新出版的语文教材中,它却被作为一篇精讲课文,安排在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泛读课文到精讲课文,从第四单元“晋升”到初中第一单元第1课,在这样大的调整变动中,我们不难看出,《散步》一文的价值地位正在提升,其主题意义开始聚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散步》一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历来是大家争论不休的焦点。《散步》一文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情美,含蓄的人性美,并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应该说,它带给了我们包括亲情、人性、生命在内的多重熏陶。但就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来看,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散步》都被归放置以表现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单元里。笔者猜想,教材的编者们也许更倾向于《散步》一文在亲情上与孩子们产生的那种心灵共鸣,希望借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既然教材是要强调亲情这一主题,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找什么切入点,又什么方式巧妙讲解这一主题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极平凡琐碎的小事,但作者却仅用了580字,便在文中巧妙地设计出了结构紧凑且“一波三折”的情节。然而除了放眼于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外,最值得教师讲解的,莫过于文章中干净简洁却又韵味十足的文字。我们从其中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中其实可以读出远远大于文本表面的意思,而这背后的深意,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紧扣细节,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独运。

我们以文章第六段的精彩描述为例。在这一段里,“我”年迈多病的母亲和“我”年少好动的儿子发生了分歧:一个愿意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老年人走起来省力;一个却钟情于小路,因为小路曲折,小孩子觉得乐趣无穷。可是,真正掌握着决定权的却是我。为什么呢?文章是这样解释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在这里,作者用两个分号连接了三句话,但是文章妙就妙在这三句话里。通过文本细读,你会发觉里面的某些字词特别耐人寻味。

首先,“我”的母亲,她已经年老,通过这么多年来“我”对她的悉心照顾,她已经对“我”这个儿子形成了依赖,所以文章用的是“早已”;而“我”的儿子还很幼小,在孩子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伟岸高大的,父亲的话自然是一个家庭最权威的命令,所以他暂时还不会违背“我”,故文章用的是“还”。“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于细细品味中便能发现许多妙趣,“在外面”这个限制词似乎在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隐藏的讯息: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那么在家呢?可能就不是这样了,甚至刚好相反,“我”反而要听她的。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在这篇文章,作者虽然没有提及到自己和妻子之间的具体分工或闺房情趣,但寥寥数十字间,我们却能够读出一个妻子的贤惠,以及她对丈夫的尊重和信任。同时,通过这个限制词,我们更是感受到了这对夫妻间那种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的深情。

当我的母亲、妻子、儿子都把目光转向我,期待我拿出决定时。我感到了身为一家之主的责任重大。我在这个家庭里,肩负着“人之子”、“人之父”以及“人之夫”的重要职责。上面是“我”慈祥敬爱的母亲,下面是“我”怜惜疼爱的儿子,“我”谁也不愿委屈,可是,“我”又不能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反复思量和纠结矛盾后,“我”最终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顺应母亲。但这个时候,故事却发生了大家意料之外的波折,那就是原本想走大路的母亲,这个时候却“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里“摸摸”的简单动作,包含的却是母亲对孙儿的无限怜惜和宠爱。

可以说,正是散步途中出现的这个“分歧”,才让如此平淡的故事变得不再平淡,这个家庭成员间相互疼惜的爱意,也才能够自然流畅地借机挥洒出来。所以,在教学《散步》一文时,笔者建议老师们大可不必按照教参书上中规中矩的教学顺序来进行讲解,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把第六段的“分歧”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细细品味这个波折中的某些用词以及人物的一两个小动作,由平常的“散步”过渡到突发的“分歧”,化平淡为神奇,从而为解读文章中心酝酿情感。因为,要让学生从散步这么一件日常琐事中去感受作者一家那份真切友爱、温馨幸福的亲情,离不开对这个“分歧”的文本细读,这个“分歧”的解决其实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亲人间那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面对分歧,因为爱,作者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这是尊老的体现;也是因为爱,奶奶才轻轻抚摸孙儿的脑袋,改变主意,听从了孙儿,这是爱幼的体现;同样是因为爱,妻子和作者才甘心俯身,背负老小。在这个简单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个产生于“分歧”中的爱,文章才充满了浓郁的亲情味,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仿似跟着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和情感上的愉悦的“散步”。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文本细读
把握主题思想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细读文本,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