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婚十年》看苏青的女性意识

2016-05-09 16:11李庆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苏青觉醒女性意识

李庆

摘  要:苏青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用通俗白话的语言,自叙的方式讲述了N城女子苏怀青经历的婚姻生活和人情冷暖,生动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对女性异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她认为女性的异化不仅是因为封建男权社会的压迫,还有女性自身价值的失落。同时,苏青也通过女主人公对现状进行了思考,探索着女性觉醒与自救的可能性。

关键词:苏青;《结婚十年》;女性意识;觉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中国的女权运动是女性在五四之后受先进男性知识分子鼓舞之后开展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社会的批判上,加上刚开始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都是男性作家,并没有对女性心理有更深入的描写。30年代女性题材创作又落入了怪圈,为了迎合革命需要,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纷纷被塑造成刚正不阿投身革命的女战士。直到40年代,苏青、张爱玲的出现代表了一种与社会主流、政治导向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创作态度,在她们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什么时事政治的影子,看起来似乎作者的圈子与思想都十分局限,但是这种局限,或者说“个人化”的视角却为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两性关系思考社会环境的特殊模式。张爱玲与苏青将女性还原到世俗的状态,还原到生活中琐碎的柴米油盐中去,以此来展现女性最最原始的属性。同时,由于张苏二人的人生经历、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使得她们在创作上根基同一的同时,又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里主要谈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从《结婚十年》和苏青笔下的其他主人公形象我们可以发现,苏青笔下的女性的爱情没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不是从某个崇高的信念中生发出来的,而是作为女性最原始的一部分存在着。就像《十年》中的怀青,对于自己和崇贤的十年婚姻,有恨有无奈,却没有将其否定过。苏青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极具女性特征的,这种特征的描写不会让读者觉得主人公是妖媚惹人厌的女子,也不会觉得是一心为了革命的女战士,而是一个平实、本真、有着少女一般活泼纯情心态的真正的女子。她在作品中凸显着女性的性别天性,从有意识的女性视角中生发出了女性独特的思维和叙事方式,体现出了对女性的人性关怀。

在苏青的眼中,社会解放不一定就是女性解放,只有女性自身解放了,那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结婚十年》中,苏青就重视了对女性自身的批判,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被社会、被男权异化的过程,也展现了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主人公怀青“不幸”生女,被周遭的闲言碎语压得无法翻身,此时的她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是像“做了错事的人”,忍受着亲戚对自己的冷言冷语,甚至自己的母亲也好像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家说话竟也生分了许多。这便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之风的最好印证,在他们眼里,女性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一个不痛不痒的物而已。然而,在怀青决心改变自己去小学当教员时,又有闲话传出来,“听说学校校长长得很漂亮呢”,这也是对女性的歧视,在大众眼里,同异性工作往来就是不守妇道,就是被批判的对象。作为怀青的丈夫,周崇贤虽然上了大学,思想里却仍然是守旧的男权思想。他不喜欢怀青看书,他觉得女人就应该对男人撒娇。当他知道怀青写作投稿时,他明确表示了反对。他反对怀青同文字接触,但是他又不愿意娶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认为“女人读书原也不是件坏事情,只是不该一味想写文章赚钱来与丈夫争长短啊”。除此之外,他还不许怀青倾听别的男人高谈阔论国际政治格局、民生问题等。女性在封建家庭、封建男权的压迫下举步维艰,这里也体现了女性价值的失落,“新思想是有的”,但是现实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往往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以自己的牺牲来维护婚姻家庭。

小说中最后怀青离婚是最漂亮的一笔,当得知丽英已经怀上了崇贤的孩子时,怀青坚决要求离婚。在传统社会里,女人是没有离婚的权利的,她们是物,是男人的附属,男人可以抛弃她们,她们却绝不能做出背弃家庭的事。而此时的怀青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女性,更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人就拥有诸多权利,包括离婚。同时,她的退出并不是懦弱或者无原则的妥协,而更多是出于对另一个已经怀孕的“受害者”保护的更理性的考虑。这样既不用满怀失望地将就下去,也不会对丽英感到愧疚。

苏青的思想是崇尚个人的,她笔下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人的意识的觉醒,同时她着眼于女性自身价值的失落,她认为一个有女性意识的自觉的女性,是一个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来表明自己并不从属于任何人的女性,是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全新女性。 女性几千年来的悲惨命运使得现代大多女性小说家对世俗的生活胆战心惊,因为女性一旦回归了这些琐碎的生活本质,很大程度上就会被男权社会所异化,也正因为如此,五四、左翼时期小说家在用女性悲惨命运批判社会的同时,也回避了女性的部分天性,使得女性对自我认识并不完整。也无法对女性心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而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却又在饮食男女的层面对这一部分缺失的女性意识进行了补充,使女性逐渐走向完整的复归。她们为现代女性小说展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女性小说家对自我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成年.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7-72

[2] 陈绪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女性[J].学术交流,2004(124):129-131

[3] 李建军.女性意识的沉睡与觉醒[J].作家杂志,2008(5):27

猜你喜欢
苏青觉醒女性意识
一封八年才送出的信
藏在俄罗斯套娃里的爱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代才女苏青的悲剧人生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两个女人的相互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