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永远的蝴蝶》中的“蝴蝶”意象

2016-05-09 16:12李永刚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主题意象

摘  要:《永远的蝴蝶》是小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独特的表现手法,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作为情绪型小说淡化情节,幻化事实,重在抒写人物的感受和情绪,在描写人物的感觉时,往往采用变形手法,通过变了形的感觉折射出主人公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主人公樱子被幻化变形成蝴蝶。

关键词:主题;意象

作者简介:李永刚(1972-),男,甘肃庆阳人,庆阳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台湾作家陈启佑先生的小说《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读罢此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场景:阴雨中,樱子的一生如蝴蝶般轻轻飞了起来,又缓缓落到了街面上。雨是冰凉的,街面是湿冷的,蝴蝶的飘飞是凄美的,又是令人伤痛的。小说就是通过一只“蝴蝶”之死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文就试析一下作者选择蝴蝶这一物象作为意象的原因。

一、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

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车祸发生后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讳饰的修辞,也是“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对于樱子,她蝴蝶般的飘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详,痛似乎不存在了;对于“我”,蝴蝶的飘落是一种美丽的陨落,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悲痛!

蝴蝶美丽的而又短暂的生命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悲剧意味。小说中,它是美丽的、可爱的、年轻的樱子的化身。一方面它表达了“我”对樱子的深深眷念,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这一矛盾的标题蕴含着万千思愁;另一方面它将那血沫飞溅的车祸场面浪漫化,恐怖的车祸像电影的慢镜头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没有撕心裂肺般的哭嚎,没有血肉横飞的可怕,相反它非常美丽,只是有点凄凉。绵绵的细雨和轻飞的蝴蝶不仅将无形的悲情外化,而且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意味,给人凄艳之感。

二、意象塑造的凄美需求

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飘飞的蝴蝶带给人的却是一种凄美的痛感。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有着蝴蝶的惊艳。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蝴蝶这种有翅膀的精灵,容易让人联想到飞翔,因此不难理解,“我”对心目中的蝴蝶——樱子是寄托了美好的爱情理想的,像蝴蝶般比翼双飞。然而,蝴蝶美丽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之痛。美丽地痛苦着,正是作品中的蝴蝶呈现出来的凄美意象。一场无情的车祸,蝴蝶飘然而去了,爱情的理想被击碎了,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以及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令人读之黯然。

三、爱情化身的传统沿袭

蝴蝶作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并反复吟咏的对象,在文学作品中翻飞,是出于世人对蝴蝶的审视和赞赏,是对其破茧羽化成蝶的钦佩,是对其挣脱束缚展翅飞翔纵横天地的羡慕。这才有了“梁祝化蝶”的千古流传,梁祝传说作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因此人们习惯于把蝴蝶当作爱情的化身和见证。唯一的区别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梦为蝶,双栖双飞,相伴左右,而陈启佑却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可奈何。

四、幻化成蝶的现实无奈

蝴蝶是中国人的一个梦境,他们没有心理力量将现实社会改变为理想社会,甚至没有勇气改变他们的命运就是因为他的脆弱。正因为如此 才有了“庄周梦蝶”这一千古佳话.如果说 “庄周梦蝶”不是一个梦幻而是一个梦想和多彩意象对自然而生的敬意和感动,那么《永远的蝴蝶》中的幻化则是一种现实无奈。因为和自由与爱情紧密相联系的,就是死亡和灵魂,古人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变形,躯体死亡也许正是灵魂的解脱,既如凤凰涅槃似的浴火重生,又如化蛹成蝶,所以蝴蝶也常象征死亡,就是因为它体态非常轻盈而又会飞翔,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灵魂的特点,再加上蝴蝶的变形过程,这和古人对死亡的认知相通。从小说来看,“我”一点也不愿意相信樱子遭遇车祸。哪怕事实就摆在面前也无法相信。说明了我对樱子爱之深,情之切。面对这一无可挽回的惨痛事实,只好让樱子化蝶,使之成为永恒爱情的精神存在。

总之,蝴蝶本是美丽的事物,翩翩间飞进了花间河边,飞进庄周的梦里,飞进了梁祝的缱绻传说并一直绵延千年,飞进了陈启佑先生的小说,使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

参考文献:

[1]郭健敏.一篇值得回味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

[2]王彩萍.一篇富有东方审美情致的美文——陈启佑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赏析[J].名作欣赏,2006(09)

[3]李满;怎样才算敬畏生命——张晓风《敬畏生命》解读[J].名作欣赏,2005(13)

[4]李伟明.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挽歌——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赏析[J].阅读与写作,2010(04)

[5]陆赛飞.一曲悲歌辛酸泪——《永远的蝴蝶》赏析[J].中学语文,2005(13)

猜你喜欢
主题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