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与《古书版本鉴定》

2016-05-09 16:24孙博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比较

孙博

摘  要: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和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是两部版本学高水平著作,文献学入门必读书目。本文通过对两书进行对比,对其中的版本学知识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

关键词:《古籍版本学》;《古书版本鉴定》;比较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组成部分,但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版本学的著作有清人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标志着中国古籍版本学走向独立。之后的版本学著作如钱基博《版本通义》、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等,使中国的古籍版本学逐步成为一个体系。笔者就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和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进行比较,得出更好的结论。

一、体系完备,各有千秋

黄著分为“绪论”、“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版本目录”三个部分,分别独立成章,按代顺序将各时期的版本特点及鉴别方法统一起来,读者既能了解版本学的发展,又能熟悉各时期版本的特点。讲宋刻本时,他按照宋浙本、宋建本、宋蜀本,辽本和金平水本的顺序,从字体、版式、讳字、等方面阐述。这样的框架设计,清晰而不杂乱,利于入门者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李著则更加全面。全书分为“史证编”、“版本编”、“鉴定编”三部分,“史证编”中,详尽介绍书籍的产生过程、装帧艺术等,为版本鉴定做了铺垫。“版本编”重点介绍版本基础知识,如版本、版本学、善本的概念与界定、版本类型等,条理清晰,语言平实。“鉴定编”对一般刻本书、活字印本书、抄写本书的鉴定方法做了介绍。总结了宋、元、明、清刻书的特点,依据序跋、牌记、题跋识语等来鉴别。

二、观点明确,各抒己见

黄著根据经验写成,论述多有创新。李著是吸收了前人经验,表述引经据典。下面从对版本鉴定的几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来进行比较。

1、 关于版本与善本问题

黄永年提出“版本不能等同于善本”,认为“由于认为善本以外的版本就无足轻重,甚至以善本来代替版本,把古籍版本学局限与善本来探讨研究,那就不合适了。”对为编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而制定的判断善本的“三性九条”提出质疑,“其实,‘三性中的后两条很难成立……清末民国初还有一些高水平学术著作仍用雕版印刷……但也不能进入善本的行列,原因是时代太近。可见真起作用的只有一个性,即历史文物性,是‘一性而不是什么‘三性。”黄永年把善本区分为校勘性的善本和文物性的善本两类,对善本问题提出了较恰当的论断。

李致忠从善本最初概念出发,提出了“珍本”的概念。通过张之洞“足、精、旧”的善本三定义等资料,提出了善本的概念,其实也是遵从“三性九条”之学说。“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备而仅具备其中之一之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从这一点看,黄永年先生的观点更有创新性。

2、关于版本鉴定的方法

黄永年对于版本鉴定更侧重于运用经验进行鉴定,特别重视刻书的字体、版式、纸张、墨色浓淡等外在特征。黄先生忽视了如何从内容上进行鉴别。

李致忠对于版本鉴定的论述则更为严谨务实。版本鉴定不仅仅需要经验,更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古书版本鉴定》中的“史证编”与“版本编”都是大量的理论知识,为版本鉴定提供了依据。从这点来看,李致忠先生的鉴定方法更为系统科学。

3、关于书册制度

对于书册制度,黄永年把旋风叶和经折装混为一谈。他认为“把卷子一正一反地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前后连起来包上一张树皮……查找起来极为方便,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旋风叶的名称。”并认为旋风叶出现于唐代后期,“习惯上又称这种‘旋风叶为‘梵夹装或‘经折装。”其实,学界早已将旋风装和经折装的概念区别开来,是两种不同的装帧形式,黄先生对此却没有做出合理判断。

李著中将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作为不同的装帧形式分别具体讲述,“经折装就是经折装,梵夹装就是梵夹装,两者既不相同,也不相通,不能混为一谈。” “事实上,旋风装和经折装没有任何联系……是不同社会文化需求而产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装帧形式。”

三、语言平实,援引丰富

黄先生评论前人版本学观点时,语言不免偏激,结论也武断。在明初本的鉴别中说“字体都是赵体,这是因为明前期书坛上流行的仍是这种字体”。在资料引用的方面,黄永年列举学术高水平论著,对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如王国维《简牍检署考》、孙毓修《中国雕版源流考》等,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书目。

李致忠语言则较温和,严谨详尽,善于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举例子、打比方,使读者对版本鉴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在资料征引方面,李致忠更为严谨,论述时做到有理论支撑,绝不空泛而谈。对征引的文献注明出处,为读者进行查阅、引用提供了方便。

总之,两书在结构、概念界定、版本鉴定、语言等方面各有特点,皆为版本学的高水平著作。

参考文献:

[1]黄永年.古籍版本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修订本)[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

[3]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4]贾卫民.岂能仅凭“望气观风”——评黄永年《古籍版本学》[J].中国图书评论

猜你喜欢
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