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经约解》提要

2016-05-09 16:28薛慧灵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南华庄子观点

薛慧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

2013年11月28日,我于河北大学旧校区新馆二楼古籍特藏室整理古书,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将古书信息记录在案,以便建成书录。

此次整理的图书皆为庄子集注,特见一书题名《庄子南华经约解》,清同治三年刊本,刘鸿典辑注。本书为一函四册,四孔线装书,每半页七行,每行十五字,单鱼尾,小黑口,盖有“河北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印章。本书大小字注皆为一行22字,字注低一字。小字注为双行,于正文另起一行,详细解释一段正文中字词的意思及所列举的典故。大字注为单行,于小字注后另起一行。大字注主要的作用串讲文意并解释原文内容寓意,串讲到与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相通之处则着力阐发。《庄子南华经约解》分内外杂三篇。

刘鸿典在凡例中沿用苏轼的观点,认为庄子的思想大多属于儒门的思想,而且庄子尊孔子,甚至认为“其功不在孟子之下”,所以他认为《南华经》中庄子讽刺批判的对象是伪儒。刘鸿典主要以这两种观点为依据:一、孔子弟子子夏的弟子为田子方,田子方其后而流为庄子,所以庄周实为孔门之徒;二、“佛至汉明帝始入中国,而秦初无无等语,宛似金刚经,非庄子之故为元妙也。无意无必无固无我,道之本体如是,后世三教分门,而其初只有一道也。”认为儒释道三教所遵循的本源观点皆为“无意无必无固无我”,儒道皆通,抑庄子的思想与孔子思想相同,所以他的观点是庄子尊孔子。刘鸿典认为世人从《庄子》一书中看到反儒的观点,只是识其大略而不能领悟其深层的含义,太史公《史记》将庄子列入到家,“谬矣”。刘鸿典用“儒墨分门”来引出“儒与儒亦分门”的观点,在孔子后,“诗礼发冢”,因此伪儒大作,这个事实改变了孔子原本的思想,而庄子批判的正是伪儒思想。

我认为刘鸿典的观点谬矣。道儒等各家分歧已久。战国时期,各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各国、大声呼号。如果以刘鸿典的观点认为道儒两家思想相同,那么两家就会像张仪苏秦一样直接运用阴阳家的权谋之术各为其政,儒门就不会分为思想主张如此之大的三家。相反,事实上道儒两家一个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积极入世参政;一个则代表隐居之士不受相位、愿为污泥中的大乌龟出世,甚至发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口号,二者从此表现出的政治观点、处世态度皆不同,如何归为一家?就算只论孔子而不提孟子,孔子“仁”的主张、恢复“礼”的愿望亦是入世之说,甚异于庄子出世的思想。又如荀子和韩非子,荀子为墨教门徒,韩非子为荀子弟子,又如何能说韩非为儒门信徒并秉持儒教观点呢?

其二,儒本思想为“仁”,想恢复周代的礼乐政治制度;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道生万物”的思想,表现“无为”,在人生态度上是沿袭小贵族厌世的态度。二者其初如何只有“道”也?此刘鸿典为庄子入儒生拉硬拽的观点不能立足。况且儒道二家被后世文人发展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千百年来的士人皆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其差别之大,不能用后世发展变化作为借口。用“儒与儒亦分门”来解释思想观点的分歧亦牵强。

其三,刘鸿典说“后世三教分门,而其初只有一道也”这是没有考虑到儒释道三家在中国千百年来的演化过程。佛教汉代传入中原,在晋代吸收了玄学的思想,而玄学是由道教发展而来,所以佛道二教思想有相通之处。儒发展到后来董仲舒所提的“天人合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及王阳明心学,皆改变了孔子原初的思想,可列为刘鸿典所提“伪儒”一派,如何可说“其初只有一道也”?

清朝尊孔尊经,并继承苏轼的观点认为“庄子盖助孔子者”,清朝普遍有这一学术观点。如姚鼐在《庄子章义序目》中说:“周承孔氏之末流”,“庄子之书言‘明于本数及‘知礼意者,固即所谓‘达礼乐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与造化为人,亦‘志气塞乎天地之旨。”在同治、光绪时期,清代“援庄入儒”的风气渐渐衰退,陈昌寿的《南华真经正义》就是一例。

《南华真经正义》,陈寿昌辑,清光绪十九年刻本,四周双框,单鱼尾,白口,半页十行,一行二十字。整理古籍时亦见此书。此书在凡例中明确地反驳了刘鸿典援庒入儒的观点,认为“太史公谓庄子之言本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列庄子与道家,自是定论。是编发明本义语不离宗,一洗援庒入儒之弊,虽明心见性之旨,间亦证以释家言。然派异源同,故非淄渑之强合也”是为正解。

《庄子约解》的凡例中,前几条皆为刘鸿典叙述庄子尊孔子刺伪儒的思想,最后一条才是真正的凡例:“是编小注,且采焦弱侯《庄子翼》,间有增损亦十分之一耳。若大注所引各家,皆为标出,而断从己意,亦有出自鄙见,全未拾人牙慧者。至于截取数句文势相承,或不便注明谁氏,非有心于掠美也。”刘鸿典沿袭苏轼的观点,视《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为后人伪作,因此从郭象注三十三篇中去此四篇,取二十九篇,辑注此书。

猜你喜欢
南华庄子观点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观点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