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11 07:13张时碧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

张时碧

【摘 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等与之不相适应,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40-03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一)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曾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又重新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显然,不断强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扎实有力的推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层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进一步凸显。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和依托力量更为有力,育人资源更加丰富,教育合力的功能逐步增强。在重视课堂教学主要作用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发展咨询、素质拓展、生涯设计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与利用。在社会层面,各类组织主动采取文化熏陶、行为规范、公民教育等多种措施配合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更加注重言传身教和家族精神的培养与传承,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与有效补充。日臻完善的网络覆盖也使得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育人体系初步形成。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和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创新步伐协同并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成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此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使高职生通过切身参与教育过程获得自我教育与提升,注重解决高职生关心的诸如就业、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发展的脉搏,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日益显著。自从1992年起至今,教育部已经连续22年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滚动调查。其中,201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充满信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高职院校应当走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前列”等观点学生认同比例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此外,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全国共组织了8次高校党建会,建立了81311个高校学生党支部,编写了4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建成了包含106654名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全国约有85.5%的高职院校赞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观点。可以说,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日益显著,高职院校精神风貌总体趋向良好。然而,在我们肯定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调枯燥”、“方法呆板僵化”、“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需要”、“教育理念的固化守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受传统习惯、经验主义的影响,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重教育,轻自我教育”、“重管理育人,轻服务育人”等教育理念层面的问题。换言之,面向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于帮助高职生进行思想水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自我教育;“教育学生”和“管好学生”往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口头禅。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生在不自觉中变成监视中的不能独立思考、无法进行自我教育的孩子,从而不利于高职生人格的完善与个性的发展。

事实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真正确立学生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满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愿望,在强调外在教育干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管理、强调他律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职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发现真理,从而取得对思想、政治与道德的深刻认识;逐步引导高职生主动从学校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教育内容比较片面而单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工作态度、自我规划、职业忠诚度等15个方面进行的评价中,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团队协作能力差的比例最高,评价差的比例高达62.1%,其他方面依次是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职业忠诚度。可以说,在高职生的各种素质维度中,用人单位评价最低的六项均应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高职院校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既非道德情操培养、又非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是国情、国史教育。因此,调查结果从侧面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存在单调片面的倾向,即片面强调国史国情等层面的政治理论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心理教育、情商培养、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与职业道德等层面的教育指导。

此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习惯于遵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规定和目标要求,从而极易忽略不同特点的高职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常常会因为一时一事的要求调整教育内容或内容的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全面需要,是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彼此割裂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或舆论有时会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大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极易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现实面前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教育方法比较僵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双向交流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和管理方法和手段,教师往往把讲解变为独白,而高职生却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思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理论知识与高职院校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具体生命体验之间的彼此割裂,高职生被动地沦为了储存信息的容器。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表明“QQ、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是当前最受高职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职生喜爱度排名中将新媒体排在第一位的高职生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6.8%,相对而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排在第一位的高职生仅有7.3%。然而,受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年龄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无法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表现出单一、枯燥的僵化状态,极易使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萌生抵触情绪和心理,引发高职生对教育内容的排斥和反感,导致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差,教育效果难以真正内化为高职生的日常行为,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四)教育体制相对落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善的内容,除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队伍建设外,有17.6%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教育体制是最需改善的部分。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看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融合着强烈的行政色彩,即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包括学生管理,是由思想教育系统与学生管理两大系统构成的统一体,而负责相关教育工作的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而且还包括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的共同运作。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中,看似职责明确、机构健全,但实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经常会感觉分身无术、多头施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行,高职院校也应根据教育系统的特殊规律,重新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五)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对“高职生期间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认为是辅导员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总数的38.4%,而认为是同学、专业教师、家长的人数比例则分别为22.1%、12.6%和11.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水平必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强调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更加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有更完备的学科知识和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参与调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认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主要的因素便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具体说来,这一滞后性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育方法研究相对滞后,要么专注事务,忽视研究;要么敏于思考、疏于研究;要么脱离实际、空谈研究;要么方法单一、不会研究,既没有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的不断发展转变必要的工作观念和思路,也没有随着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而更新必要的教育语言和方式,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此外,当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最为看重的不是教学水平,而是师德水平和人格魅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要强调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综上,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四个“不相适应”,即教育理念与当今社会现实不相适应、教育内容与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教育方法与当今信息手段不相适应、教育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不相适应。尽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在逐步改观,但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仍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对策

(一)高职生全面素质模式。高职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智能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高职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品质的总称,是全面素质的灵魂;高职生智能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由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二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对高职生的成才起到关键作用;高职生生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结构的基础内容,指高职生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的有效性,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高职生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结构的关键内容,指高职生对待自我和周边环境的看法、认识,它源于个体内心,又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是包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决定着高职生全面、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当把这四种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割裂地强化某种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素质模式是针对全体受教育者而言的,而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学生而言;它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项技能的发展;它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它注重培养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不是提倡因循守旧、死读书本;它强调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而不是满足于学校阶段的教育。可见,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素质模式最深远的意义在于解决教育的片面性问题,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职生契约管理模式。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契约理论的核心主要是包括主体平等、自由权利和问责意识等要素的契约精神,以及它们在协调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关系、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从而实现最终教育目标的契约功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契约管理模式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以突出主体意识为前提,以沟通交流为方式,以制度规定为载体,通过相对固定的、清晰的契约来约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利益等的一种教育形式。

(三)高职生社会支持模式。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支持模式就是通过建立和运用某种广义的社会联系,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在认知、行为和心理三个层面上为高职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其核心在于使高职生获得精神方面的支持。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支持模式除了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一是空间时间的无限性。与常规的课堂教育或校园文化活动不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支持模式的实施几乎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既有可能在一次参观活动中升华道德品质,也可能在家庭成员的一次聚会中领悟人生的真谛,甚至有可能从一次旅行中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启发。二是效果的持久性。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支持模式的育人成果并不随着某一项教育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最终为社会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难以用数量计算这种效果的持久性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三是干预范围的广泛性。直接引导高职生往正确的方向走,避免往不正确的方向走。相比之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支持模式的干预范围可能更加广泛。对于尚未出现问题的高职生,家庭、学校、传媒的各种教育渠道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个体的主观判断;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高职生,成熟的心理干预系统可以纠正负面的影响,调动个体积极层面的意识与行为去应对已有的问题。这种广泛的干预范围几乎可以囊括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求职、实践、恋爱等所有问题。四是实施强度的伸缩性。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实施强度的统一性特点比如一篇好的文章所引起的共鸣、一个友善举动引起的反思等;有时则通过激烈的体验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组织高职生参加军事训练、夏令营等;有时需要通过专业的媒介来实现教育的目标,如专业的心理测评、宣泄治疗等。高职生社会支持模式意义在于:第一,依托社会支持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生初步实现社会化的需要。第二,依托社会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化、生活化的需要。第三,依托社会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高职生实际问题与社会问题趋强关联化的需要。第四,依托社会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高等教育环境时代化的需要。此外,目前极力倡导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和某些效果突出的咨询式、共感式、体验式的隐性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理论的影响机制,对于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高职生咨询发展模式。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发展模式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高职生通过平等的、对话的、个性的、建议的交往方式,起到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顾问、参谋和外脑作用,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各方面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咨询者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及方法为依据,通过商谈、讨论、劝告启发来访者,协助来访者正确面对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来访者自身的消化和接受来形成正确的认识、情感和态度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的实践过程。

2.学业咨询。高校的学业咨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关于学业方面的辅导、咨询和支持等活动学生的学业情绪不同于一般的人类情绪,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体验到的情绪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教育同质化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学生“厌学”、“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大学毕业生感觉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高职生的学业情绪不尽如人意。学业咨询试图通过专业人员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解决学生学业当中的迷茫和困惑,从里建立良好的学业情绪。

3.就业咨询。就业咨询是指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高职生就业当中存在的心理和现实难题进行辅导帮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和发展观。也关系到高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人际关系咨询。人际关系咨询是一个从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概念,建立人际关系咨询体系对于高职生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

(五)高职生文化育人模式。大学的校园文化则是以校园为基本场域,以高职生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而且也包括用物质财富和制度安排育人。尽管校园文化包含多个方面,但其都“统摄”于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则具体表现为大学对人的塑造作用、教化作用,在人的个性养成、理想信念的确立方面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刻地影响着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文化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繁荣社会文化的需要,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晶,仇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N].中国青年报,2012-06-27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