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5-11 08:33吴星黄莉王凤岐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

吴星+黄莉+王凤岐

【摘 要】针对当前数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一个时期高职数控专业的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控技术 高职院校 校企一体 项目驱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77-02

一、探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探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制造技术进步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数控率已普遍在3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指标则刚刚20%,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国内制造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这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又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合当前国情实际和行业发展现状,探索一条适于中国自身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数控技术自身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需要,还是促使诸如电子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轻纺工业、石油工业、军事工业、化学工业等多种国民经济门类协调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探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适应“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数控技术专业是集信息技术、监控监测、机械加工和微电子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是实现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国家工业现代化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示。有鉴于数控技术专业对前期科研实力和后期市场开发之间的密切关联,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当前实际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途径,有助于大大加速当前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可以从立体环节上推进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也有助于提升国产数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更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三,探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人才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和强大的资源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探索一条适于本国国情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事关数控专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是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利倡导和实地践行,具有长远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当前制约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以来,随着国内机械制造业、高端装备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在这种情形下国内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数控专业。一时间,数控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该专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受到相关硬件条件制约,其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备受诟病。具体来说,当前国内制约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控技术专业缺乏优秀师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师资力量决定了一所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也是该校培养人才优秀与否的重要保证。跟其他诸多相关专业一样,数控技术专业同属“舶来品”,受限于发展年限等相关不利条件的制约,当前国内高校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尤以授课理念、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注重与相关行业的结合等诸多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第二,数控技术专业强化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地动手技能的提升。众所周知,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决定一个学生能力数控技术高低的直接标准就是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因为这一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以后在社会立足的关键和依靠。但当前国内的数控技术专业教育受到诸多局限,因其考查方式主要以书面形式的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训基地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其实际的教学成效不甚理想。

第三,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缺乏目标性,学生在实际工作后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数控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缺陷,受限于此,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足够多的理论教育,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信心不足,最终挫伤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三、构建“校企一体、项目驱动”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走“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说来,这一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体现在构建“校企一体”的实训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体现在构建“项目驱动”的创新性激励模式。

(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构建以学校、企业为主的“校企一体”的产业园培养模式

其一,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校企一体”数控技术产业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导作用。数控技术人才除了需要掌握娴熟的业务知识和理论外,更为重要的是具备扎实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要想获得这一能力唯有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经过严苛训练才能获得。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应主动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形、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合作愿望来致力于构建一个具备高度仿真环境和实际操作环节的实训基地,构建“校企结合、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模式构建过程中,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解决企业、高校所面临的一些负担,免除它们的后顾之忧。例如政府可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高校进行职业培训补贴、为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条件的贷款,等等。

其二,学校与企业在构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律。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拓展来看,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就必须紧紧盯住市场,时刻围绕市场需求来办学,唯有如此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过硬的业务能力,同时又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要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自身定位,围绕当前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或是邀请企业专家开展专业工作分析会的方式来对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中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相关数据来设置实践专业课程数量、实践课程开课实现、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等,并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来及时调整,使这一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市场运转。

其三,学校应加强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双师型”数控专业人才在授课教师中所占的比重。以上已经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提升实践技能对培养优秀数控人才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而“双师型”教师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深化。“双师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深度,同时还能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对学生有所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实训、工作岗位中遇到的种种棘手问题,从长远意义上还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构建“项目驱动”的创新性激励模式

其一,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与企业协商来制定适于学生实际的数控项目。首先,要想使确立的项目能够突出反映数控技术行业的发展动态、最新前沿,项目自身应具备综合性的特点。即通过某一个或是某一系列的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连续完善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并能够借助项目的完成和创新来对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借此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性能力。其次,在设定数控技术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当前市场的需求。项目的选定和设立并非毫无根据,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自身的状况,即能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之后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还有助于企业根据现状的发展变化来适时调整项目;另一方面,数控技术项目应与市场状况紧密结合,即数控项目的选定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展开,着力开发、培养数控行业的创新点、独创性。

其二,数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转变原有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数控技术实地操作中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因此,在展开这一教学模式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项目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和思路,然后按部就班地就原定计划予以实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及时就相关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项目。同时,教师也不应过分地参与到项目的具体工作中来,而只应该在宏观层次上予以指导,保证学生对完整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并补充和拓展学生知识面。

【参考文献】

[1]何向荣.突破障碍 创建“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2]吴同喜,孟祥玲.高职教育校企一体生态发展路径探析——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3]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4]张桂花.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对接——人才需求状况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3)

[5]顾京.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