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推进高中普及化教育

2016-05-12 09:37刘海宁
群众 2016年1期
关键词:普及化普通高中生源

刘海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新政策、新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这些新政策将为今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哪些政策红利,为此,我们约请相关人士撰写一组笔谈,以供参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依据90%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指标,江苏早在2008年就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但普及化,既要着眼发展进程,也要注重发展均衡,更要坚持发展质量,在普及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江苏普及化的基本策略是以学校规模扩张带动区域规模增长。“巨无霸”式的优质高中(一般指三星级以上高中)应运而生,它们像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层层吸取区域生源,甚至出现了“万人高中”和教育集团。同时,其他一般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连基本生源都得不到保障,尤其是职教生源质量明显下滑。这种“精英教育普及化”的发展模式,弱化了职业教育地位,影响了素质教育实施,影响了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的多样化选择和个性发展。因此,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江苏高中阶段普及化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要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类均衡布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两翼,江苏作为教育先进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相较全国而言,称得上是熠熠闪光;但相较本省普通高中教育而言,也称不上是对称之翼。这不仅仅是普职学生结构比是否达到1∶1,或是“大体相当”问题,而是中职教育资源、生源和教育质量相较普通教育的较大差距。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的背景下,江苏高中阶段的普职教育均衡布局需作深入考量。从结构均衡讲,应允许普职结构比不必“大体相当”,稳定现有优质高中规模,因为当前优质高中已经集中了各地域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追求结构上的均衡而缩减当前优质高中规模,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从质量均衡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优先创新发展,利用生源减少的契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并集中优质职教资源建成一批优质中职学校,在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方面同步发展,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直至达到与优质普通高中互相抗衡、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更多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人口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权和发展选择权;从教育衔接讲,高等教育布局方面,要下决心、花力气打造一批优质的高等职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生方面更加注重考量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在学生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接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让中职学生的出路更加宽广,让中职教育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破解应试教育困局,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现阶段,应试教育仍有深厚的存在土壤和广泛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更多地被安放在各所优质高中身上。优质高中被社会寄予厚望,评价指标往往被简化为比拼“一本率”和名牌高校录取数。这种压力和束缚,又被层层转移到中学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身上,形成了一种怪圈。大家大呼“高考炼狱”的痛苦和压力,“减负”呼声此起彼伏,但却又齐心协力地去参与应试教育之中。在此种情境下,素质教育难有大的作为,多元特色发展也举步维艰。当前,国家和各省都在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寻求应试教育突围之策,为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政策层面讲,要把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体制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分类考试(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完善多元评价、杜绝唯分取人)、多元录取(自主招生、统一录取、注册入学等方式多管齐下),实现从“唯分取人”向“唯才是举”的转变;从政府层面讲,各地不能单凭高考升学率和上线数来评价考核高中,而将高中交由社会评价。高中应根据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教育,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衡量中学教育质量的唯一依据。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高中就读,并逐步累计对高中教育的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猜你喜欢
普及化普通高中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