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

2016-05-12 09:41杨省世
群众 2016年1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杨省世

编者按:决战“十三五”,关键在落实。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我们约请有关市县领导同志撰写一组专题文稿,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牢牢把握世界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十三五”时期攻克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连云港是江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核心区、先导区,承担着打造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对今后5年发展进行系统科学谋划。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引领新常态的最大驱动力。我们将以省委提出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指引,紧密结合连云港实际,把创新发展的基点放在产业创新上,把产业创新的重心放在夯实基础上,努力将连云港建设成为区域性产业创新中心。一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加强中小微科技企业孵育,强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推动一批中小企业走上科技创新轨道。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领域企业开展国际化创新,加快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医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建成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二是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动30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12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构建“高新区+创新型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驱动功能平台。依托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大科学工程,探索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用好科创城、高校共建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共赢。三是加快集聚各类人才。围绕“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力提高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建立职普融通、中高职有机衔接、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创新发展的实用技能人才。

以开放发展为主线,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我们将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对连云港的定位,发挥国际深水港、海铁联运、水水联运比较优势,做好东西双向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着力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和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核心区。一是围绕“整合联动、提质增效”,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全面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整合港口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港口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高速铁路网、干线公路网,大力推进新机场建设,加快内河航道整治提升,形成西连京杭大运河、南接长江的内河干线航道网,大幅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港口腹地的口岸合作,协调建立合作机制,提升通关效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二是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加快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积极参与哈国“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等项目建设,打造连接中亚、国内中西部地区与日韩的大宗货物集散交易基地。做强“连新亚”、“连新欧”班列,深化与国际物流服务商的合作,积极推进与日韩的海空通道建设,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的物流合作,做强航运服务业,提升港航物流能力,吸引过境货源加速集聚。三是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完善开放平台载体,积极申报自贸港区、争取开放政策,加快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口岸开放步伐。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加大企业“走出去”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深化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推动向西开放持续升温,按照重点突破日本、夯实做大韩国、巩固深化港台新等东南亚地区的思路,加大向东开放力度,积极参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示范区建设。

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港城。我们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方面,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调整优化工业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三带六片区”的集聚集约发展格局。依托临港优势,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制度,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打造“山海古韵·大圣故里”旅游品牌,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宜居宜游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大力提升生态红线管控和保护水平。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水、大气、土壤治理“三大战役”,开展化工园区专项整治,推动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显山、露水、秀城、融绿”工程,打造“青山碧水蓝天、绿色低碳循环、宜居宜游宜业、和谐幸福浪漫”的美丽港城。

以协调发展为依托,建设全民共享发展的幸福家园。我们将围绕市县、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使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一是提升城镇功能。坚持“战略东进、拥抱大海”,构建“向心聚合、空间集约”的城市格局,加快资源集聚、功能集中、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从“拉框架、拓空间”向“填格子、提功能”转变,从追求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加大县域城镇建设力度,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围绕现代工业、自然生态、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大重点中心镇和临海小城镇培育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构筑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环境优美的城镇载体。二是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县域综合实力在苏北进位。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善现代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三是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全民创业,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公平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加快医养融合,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更可靠的社保体系。聚焦石梁河库区和沂河淌沿线等重点片区,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精准帮扶,大力实施分类扶贫、产业扶贫、知识扶贫工程,确保与全省同步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汤建奎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