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05-13 02:59赵峰英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赵峰英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满足旅游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立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对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探讨,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酒店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79-03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被称为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承担者,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如何在办学中“创新”,走一条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不同的路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 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股新生力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达成共识。我校作为独立三本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让学生成为专业意识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即“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基于旅游酒店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行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改革是独立学院教学“新”的体现

独立学院创办时间短,办学条件有限、办学经验积淀少,办学模式尚未形成,但其灵活的办学思路和独特的办学环境,使教育教学改革拥有更为宽松的空间。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独立学院共同面对的课题。

近年来,我院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吸收行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力争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院与自治区内外各大酒店和地方知名企业联合,共同构建校企联教的新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运行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和合作企业双赢,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子”,是学院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三)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实现自我

从入学成绩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分数介于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学生之间,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在我院各专业学生中居于中下,但这部分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有想法、多才艺,在各种比赛和社团活动中都能展现自我。立足学生的层次,不盲目地与其他本科学校“正面竞争”或“东施效顰”,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必将使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自我。

(四)实践教学改革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途径

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是实践教学。我院作为独立本科院校正积极投入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研究。不断提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大胆创新,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有所突破,最终达到培养符合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将专业思想教育全面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这种巨大的社会需求是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旅游行业也存在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12~2014届毕业学生来看,在行业内就业的只占28%,这种现象被称为旅游人才“潜流失”。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如何培养出为社会急需、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如何解决旅游专业人才“潜流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旅游酒店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管理者大多是从基层服务工作干起,逐步实现职位的提升。酒店安排毕业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使大学生一下子无法看清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学生有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心态。个别毕业生认为本行业的行业起点比较低且社会地位不高,故放弃在行业内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职业意识薄弱,在短时间的酒店服务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坚持不下来,重新择业。“热爱”是坚持和干好酒店工作的关键,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显得更为重要。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新生家长见面会、学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讲座、邀请毕业后在酒店行业工作的学长座谈会、引入酒店业内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题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全程就业心理辅导等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借“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的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择业心态。当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于职业意识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才能为社会所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方法与途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注重职业形象的塑造

酒店员工的职业化形象是指酒店员工的职业道德、精神风貌、专业技能等给客人留下的整体印象。酒店是服务性行业,员工的职业化形象是酒店形象的传递者和塑造者,体现酒店服务档次,是酒店的无形资产。员工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助于提升酒店对客服务水平,有利于酒店效益的增长。

旅游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形象要求高,作为行业未来的生力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意识,教师应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形象”进行适度的规范和要求,这将有利于学生顺利地进入行业,甚至有助于学生在行业中走得更远。新生入学后,军训期间养成的严格纪律、服从意识应在四年的教学、学生管理中严格保持下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定制统一职业化服装,在集体活动、外出参观、学习、“校服周”、实践课上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打造学生的职业化形象、强化角色和团队意识、强化组织纪律。另外在教学中通过讲授、观摩、行业职业经理人讲座引导等形式规范和塑造学生的仪容、仪态、仪表、言谈举止、行为礼节等,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旅游酒店行业“高职业化”人才。

(三)教学内容要优化整合

目前,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较强、起点较高、注重旅游学术与教育研究,适合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需求;另一种是基于高职高专教学,实操性强、注重酒店行业日常运行与管理,适合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求。我校作为独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制定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经过对酒店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学生知识结构问卷调查,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基点,制定了适合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定位的教学大纲。《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是按照“绪论——餐饮经营策划——餐饮服务基本技能及训练——餐饮服务程序——餐饮产品生产管理——餐饮员工管理——餐饮销售管理——餐饮质量管理”的顺序来编写,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餐饮企业的认知,明确餐饮企业如何筹建、运营,熟练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服务流程与规范、通晓餐饮产品生产管理、员工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将案例教学融入各章节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上讲,课程内容的安排立足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是按照“实践、管理”两大块编写的。实践部分内容是以宾客入住酒店整个过程涉及到前厅、客房相关工作岗位编写的,如“预订——抵达酒店——住店期间——离店”,这样的顺序接近于酒店接待客人的现实工作流程,学生通过理论的讲授和实践模拟(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轻松地掌握了前厅、客房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熟知两大部门运行的流程和工作重点。管理部分内容分“前厅部管理”和“客房部管理”两部分。“前厅部管理”着重于部门内部管理和对客服务水平的提高,如房务部门的沟通管理、宾客关系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宾客投诉管理;“客房部管理”则着重于部门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清洁保养管理、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销售管理和经营效益管理。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管理理论,为尽快确立职业目标、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势必引发教学方法的大变革。以教学论和教学法为基础,改变原有的理论性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酒店各岗位工作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达到这一目的,教师是关键,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手段。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了解和认识酒店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以便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现代酒店管理、服务的新理念、新趋势,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基于酒店行业和工作岗位能力培养的需求,目前我校正在实施强化技能规范的实操训练法、模拟情景演练的项目教学法、突出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人才不是会管理的理论者,而是高素质、强技能、善操作、精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下大力气加强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校期间酒店的专业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开设,实习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以便教学与实践衔接。酒店类课程的教学采取“校企联教”的方式,由学校专职老师在课堂、实训室进行系统、规范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实操演练。聘请酒店行业资深人士参与教学,让学生走进酒店,身临其境学习、熟练掌握各岗位业务。在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培养下使学生既有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工作能力,这样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更快地适应酒店环境,也有助于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我校历经几年的努力,精心选择教学实习基地,现建成国家会议中心、大董餐饮、香格里拉酒店、喜来登酒店、春雪四季酒店、西贝餐饮公司、博曼海航酒店、莫奈花园、恒盛兴沙漠酒店等多家企业作为长期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态的实习基地,以便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能力选择实习单位、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打基础。同时学校积极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实操成绩考核比例,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上交实习笔记,并在论文撰写中改变以往毕业论文重理论的书写方式,鼓励和倡导学生采用调查研究报告、酒店服务与管理问题诊断、管理方式研究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论文写作新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几年来,在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和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毕业学生不断走向各大酒店、餐饮企业,而且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酒店行业的佼佼者。但是,实践教学改革绝不能停留在教学中的实训、实习环节,应把教学改革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各个环节,实现教育为社会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立项课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008)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相然,王宪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10,(4).

[2]周立君,吴安平,杨絮飞.浅谈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9,(10).

[3] 张忠福.浅谈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能力[J].黑龙江教育,2011,(5).

[4]贺昌文.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8).

[5]郑颖莉.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