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创新性研究

2016-05-14 12:43田文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互动创新性中小学

摘 要 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视角切入,详细探讨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因素,并提出了创新性的策略,以期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学 有效互动 创新性

中小学体育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重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提高中小学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探索一条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将会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教学有效互动

体育教学有效互动是指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特定的情境下,为了实现既定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律,体育教师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作为媒介,通过将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因素组合并使之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教学相长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因素

1.教师因素

(1)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是指体育教学内容知识、体育专业内容知识、体育教学法知识、体育教学评价、体育专业技能、体育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示范动作、专业的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体育教师的敬佩之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各项内容,在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不高,就会呆板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体育课堂情境教学创设的敏感性不高,从根本上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

(2)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课堂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动要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来实现,体育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有强权专断型、仁慈集权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平等四种方式。其中,强权专断型和仁慈集权型的体育教师如同军训时的教官,这种体育课堂的氛围是紧张沉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以灌输为主,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难以较多沟通,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而自由放任型是一种“放羊式”上课,表现为学生自由地玩耍、聊天,学生互动性高,但是因其缺乏教学目标,所以其互动是无效的;民主平等型的教学组织方式,体育教师领导的课堂氛围和谐且活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灵活多样,互动效果好,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现有效互动提供了参考。

(3)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特征

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体育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体现。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我们看到,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有以下人格特征: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表现出积极的热情,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应表现出专业自信,处理问题应果敢、敢作敢为。其次,体育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自我意识。体育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客观地认识自我,将自己放到适当的位置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调节自我和控制自我。再次,体育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应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保障教学,进而启发青少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第四,良好的性格是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谦逊、包容、和蔼可亲、坦诚、率直、积极乐观等方面。

2.学生因素

(1)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储备

从学生的发展水平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在体育课堂互动中,学生已经具备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发展水平体现学生的潜在体育能力,即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以高效地掌握运动方法和体育技能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储备越多,运动技能越高,就越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与体育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情况是进行有效互动教学的前提,体育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

(2)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学生学习的动机直接影响体育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当学生对体育教师组织的互动内容感兴趣时,说明学生的互动学习动机强烈,那么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体育参与的热情高,即使遇到自己不能掌握的技术动作,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体育教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在这样的体育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互动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3)学生的集体感和班级凝聚力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理论支撑是群体动力学理论,而班级凝聚力是群体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凝聚力主要包括有目标凝聚力和归属凝聚力两个方面[4]。体育课堂教学所形成的班集体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团体,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这其实是一个团体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助于在学生内部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班集体每一个成员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共同奋斗,这是充分发挥群体效能的重要表现。

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创新性设置

1.优化教材,创新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

首先,要将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融入到生活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在学生接触较多的事物中、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中提取思路和创设问题;其次,互动内容应切实地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俗民情,从而提升体育课堂互动内容的乡土化程度;再次,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互动内容,体现出本校的人文气息,在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品质;第四,体育教师可适当地将竞技性的教学内容改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互动内容,如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可将武术动作演变为使用方法,能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有效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第五,体育教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整合成为互动内容,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2.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创新设计问题情境

传统的教学思维极大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作用,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新教学内容,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其中创新设置互动问题情境包括有以下几点[5]:首先是设置问题要与体育互动内容要求相一致,而且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创新设置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体育教师创新问题时,应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好地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最后,创新设置的问题应真实、开放,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有较大的空间。

3.创新互动情境,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心、关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经验,在进行教学之前详细地搜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切实了解学生体育现状,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紧密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体育课堂互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的应用价值,并把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互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高涨的体育情感必然会带动高质量的体育课堂互动效果。

4.创设合作的互动情境,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严格管理教学的互动组织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型的创新互动情境带动学生学习和体育参与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安全和课堂互动的效果。合作型的课堂教学互动情境主要指的是体育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促进小组内部、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合作的形式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互动效果。在创设体育合作互动情境时,要求体育教师应先了解学生自身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状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由“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是解决体育运动技能学习问题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创设合作型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积累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权威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互动的效能。

5.运用互动技巧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体育教师设置互动环节与教学内容要与教学情况相结合;其次,体育教师应储备较多的互动形式,根据体育课堂的互动情境选择合适的互动类型;第三,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手段、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体育教师设置互动时间应紧密结果互动目标的难易特点;第五,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互动次数;第六,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互动内容和互动的时间,以便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6.拓展体育教学互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设置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互动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第二,体育课堂互动的深度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和人格互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避免形式化和不真实的教学手段,增加互动的深度,通过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互动学习的效果,以完成新授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影响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主要因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状况,采取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应优化教材、创新体育课堂的互动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创新设计问题情境;创新互动情境,创设合作的互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运用互动技巧,拓展体育教学互动的广度与深度,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青青.职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2(12).

[2] 王永皎,张松芳.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

[3] 覃雪芹.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探究[J].体育世界,2013(15).

[4] 杨勇.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世界,2012(1).

[作者:田文林(197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有效互动创新性中小学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