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2016-05-14 07:44徐海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习语

徐海珠

摘 要:习语是在语言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固定用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翻译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习语所具有的独特性,所以在译入语中再现源语信息是颇有难度的。本文试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汉译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源语读者与译入语读者同等反应的效果。

关键词:习语 功能对等 形式对等 读者反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14-01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的一个特殊部分,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准确恰当地理解和翻译英语习语,不仅有利于把英国文化传播到中国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中英两国的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习语翻译中要实现对等翻译。[1]

1 理解原文,避免文化误解

在翻译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源文、信息和译入语读者。在接受源文时与作者灵犀相通,分毫不差地获得源文的全部信息,又能在产生译文时唤起译文接受者的共鸣,获得同样的信息。然而在不了解两种文化差别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对源语文化下的文本的正确理解,由此可见译者的双边文化能力与双边语言能力同样重要。因此,习语翻译应建立在对源文和源语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在必要时可以做适当调整。例如,英语说“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对应的说法是“身壮如牛”; 英语说“like a duck to water”,汉语对等语是“如鱼得水”; 英语说“black sheep”,汉语是“害群之马”。在翻译这类有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时,要做适当调整。[2]

2 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

对等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另一类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既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形式对等,基本上面向源文,尽量反映源文信息的形式和内容。为了达到用语前后一致,形式对等通常务求所谓用语对应,也就是用译入语中的对应词语,翻译源语的某些字词。形式对等针对某些文本,针对某些类型的读者是可行的。但英汉两种语言是存在巨大差别的,自然就不存在绝对对等这回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优先考虑功能对等,力求译文的整体效果相当接近源文,但是细节不可能完全相同。下面的例子阐明了功能对等优于形式对等:[3]

The last straw on the camels back

把这个习语翻译成“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任何意义,它的正确意思是“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击”。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对其进行灵活翻译。试看下面各句:

① As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laden camels back, this piece of underground information crushed the sinking spirits of Mr. Dombey.

正如压垮骆驼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则隐秘的讯息简直把董贝先生低沉的情绪压倒了最低点。

② This is the last straw. He was throwing up her lawless girlhood to her as an offence.

她忍无可忍,因为他责备她少女时代的偷情行为是一种犯罪。

③ Any insignificant trifle could turn out to be the last straw bringing about a crisis on the monetary market.

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就会掀起轩然大波。

在①中,“the last straw” 来自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用来指最后导致灾难的微小细节,在此句中它被逐字地译成汉语。在②和③中,对“the last straw”进行的是意译,而不是逐字翻译,但译文充分表达了其隐含的

意义,译入语读者同源语读者一样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源文的信息。[4]

3 避免错误对等

凡是含有较明显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或者附有一定的人名、地名的成语,翻译时,通常不能拿来互换,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运煤炭到纽卡斯尔去——多此一举),就不能译成:带着瓷器上浮梁(浮梁是中国古代盛产瓷器的地方)。为使译入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对其获得相近程度的理解,可以在逐句翻译之后,再加上注解。

4 重视读者的反应

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上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可能是接近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相似导致语义对等,文化差异导致语义不对等。在等效翻译中,接受者这一角色应该予以重视。接受者的反应是信息传递的终点,信息只有来源没有对象,传递就无法完成。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目光往往集中在作品本身,却忽略了对接受者的效果,这种翻译是失败的。在翻译中,必须考虑译文接受者的反应。[5]

参考文献:

[1] 王静.跨文化角度下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366).

[2] 卢涤非.文化内涵与习语翻译的功能对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04).

[3]王力,郝红.文化特征与习语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5):(315—316).

[4] 武汉大学英文系词典编辑室,英语习语大词典[Z].商务印书馆:(序1).

[5]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8月第二版:(24).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习语
习语金句
习语金句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