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研究

2016-05-14 08:14张俐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高校

张俐

摘 要:本文将对泸州市近十来年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回顾,通过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研究,着重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69-02

校园文化是在社会大环境中衍生出来的,由学校师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共同创造,是校园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一直是大学校园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它不同于其他类学校文化,对于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和高等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思想、进一步优化校园管理工作、推进教育改革、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营造优良的校风、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 泸州近十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不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需不断创新,校园文化通过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相互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的整体全面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发展,全面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2014年初泸州市教育局下发了《2014 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此项工作必须在村小以上学校全域推开,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范围攻坚。随着高校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一系列有关校园文化建设政策的出台,我国的教育界人士开始高度重视如何建构高校校园文化,以及对此进行了各类学术研究工作。

从80年代至今,有关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并且大多数文章只是泛泛而谈,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比较少。我国的校园文化如果要仔细分类,有小学校园文化、中等学校校园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之多,笔者通过知网的梳理分析,发现关于建设实践经验性的文章占了70%左右,而有关基本理论研究的文章不足30%,这说明从基本理论的角度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仍属空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四川省各个高校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抓住重点,有的院校甚至还处在模仿照搬的阶段,这并不是鼓励学生办板报,组织学生活动的事情,而是校园文化建设品位要高,各高校要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规划、有特色、有积淀,才会自然发展。因此,如何把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更深层次?仅仅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认知和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理论做支撑。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泸州的四大高校之一,目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离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和泸州市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外语系5位教师的访谈和对15级应用英语专业的20位学生的问卷调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空白——德育。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大组成部分是德育,它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和重要载体。各高校应充分意识到,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太重视学科之间的知识教学,一味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教育方面的建设,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性强,往往懂得如何解决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却缺少了一丝人情味,没有礼貌,思想道德教育欠缺。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具有职业特色。我校作为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各系部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单一、太过雷同、没有特色,例如,常常举办一些迎新晚会、师生讲座和交际大赛,但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有些甚至直接照搬前一届的活动,毫无新意,并没有出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这几大方面考虑。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该考虑到我校的建校历史和地域差异,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3)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一席之地。建设校园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本,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完善自我,这样校园文化才能贴近大学生、贴近校园、贴近生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许多学生和教师已经意识到不能片面的学知识,但行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搞校园建设,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共鸣,心智无法启迪。

2 以充实内涵为重点坚持新老校区的相互衔接和融合

当前,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即将搬迁至新校区之际,必须加大力度建设校园文化,重点是要充实新校区的内涵文化,不只是修建几幢楼房,硬件设施好了,文化这一软件也不能缺少。笔者多次走访新校区,大学城已经初步建成,新校区宏伟气派,教学楼崭新明亮,各种设备非常现代化,所以,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必须坚持走以充实内涵为重点的发展道路。顾明远教授在《铸造大学的灵魂》一文中语重心长地指出:“现代意义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据文献所载,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隆尼亚大学,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这所大学没有宏伟壮丽的大门,没有现代化的建筑”,“大致都建在十七、十八世纪”,“拿现代大学校园的标准来看有点不像大学”。“楼梯很古老,树立着罗马式人物雕像”,“楼里走廊墙上树立着在这所学校任过教的著名教授和学者的胸像,但丁的胸像就立在图书馆的门口”,“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学院的院落,你都会感到一种凝重的气氛”,“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那里的每一根廊柱,每一个塑像,每一张布告,都散发出它的历史,它的身份。我想这就是一种文化,一所著名大学的文化”。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新校区和老校区如何能够顺利过渡交接直至相互融合。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面临搬迁之际,一定要传承与发扬光大。一是老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本身有许多优点不能被摒弃,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下工夫去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把老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到新校区,做到顺利交接。新老校区的过渡并不是移栽几棵树的问题,关键是挖掘和提升它的文化内涵;第二个方面则是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如何才能在新校区生根发芽?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只有发挥二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努力提高新校区的文化品位,获得“人气”。最后一个方面,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在继承之际还要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例如,通过对新校园内建筑、道路及景观的命名,可以赋予新校区崭新的面孔和注入一丝新鲜的血液,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新校区的建设与管理,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新校区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学院的精神品质与人文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构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3 结语

总之,一所大学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校园文化更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在长久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慢慢积淀,是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并且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即将搬迁至新校区之际,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师生更应该齐心协力、狠抓实干,把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得更好更美。

参考文献:

[1] 戴毅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发展[J].前沿,2004 (8):127-129.

[2] 程利.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 葛志亮,王金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精神”特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54-156.

[4] 郭建宁.关于当前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若干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 (1):64-69.

[5] 赖赛珍.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05(30):49-51.

[6] 罗薇.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 (8):110-113.

[7] 孔凡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8(09):135-126.

[8] 李晓红,甘胜祥,张壮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J].学习月刊,2008(04):126-127.

[9] 李云先,何志琴.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02):5-7.

[10] 史洁.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