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苹果“解锁门”事件

2016-05-14 08:41郝雅琦李泽琳何婷莉梁童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隐私苹果互联网

郝雅琦 李泽琳 何婷莉 梁童

摘 要:近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苹果“解锁门”事件可谓一波三折,峰峦再起。苹果公司由于拒绝协助FBI破解一部涉恐手机而被后者告上法庭,而后FBI又通过一个未知第三方的协助破解了手机并由此撤诉。然而新一起的纽约州涉毒案件则又将二者推上风口浪尖,FBI希望索性通过立法一次性达到目的,使科技公司以后也无法拒绝其协助破解手机的要求。至此,整桩事件也由最初的一起单纯的涉恐手机破解案件升级为一场信息化时代引发全人类思考的终极命题——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究竟该如何协调?

关键词:苹果 解锁 互联网 隐私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48-01

1 苹果“解锁门”事件及各方反应

整起事件始于2015年12月发生于美国加州圣伯纳迪诺市的一起涉恐枪击案件,由于两名凶手被当场击毙,其留下的加密iPhone?5c便成了一个突破口。FBI请求苹果公司的技术支持以破解手机却遭到拒绝,由此开始了二者持续至今的斗争。对此双方显然各执一词:FBI认为苹果应该以国家安全大局为重并同时保证解密技术的应用一次性——即仅用于涉及此次案件的一部手机而非要求为其“开后门”。而苹果则死守科技公司应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为要的底线,认为这相当于开发一个政府版iOS,一有此先例则必将后患无穷,从而始终不向FBI所代表的美国政府低头。对此,美国民众的反应也莫衷一是:就党派而言,共和党倾向于支持政府而民主党则站在苹果一边,二者却也都没有任何一方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而随着事态的不断升级,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发声表示支持苹果。从当初只有Twitter、Ebay、LinkedIn等新兴企业的支持,到后来Amazon、Facebook、Google、Microsoft、Yahoo、Intel、AT&T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参战。这些原本在商场上明争暗斗的大公司的如此之团结也恰恰能说明此次事件的重要性及特殊性,而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也是时候思考这一关乎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问题了。

2 争论焦点——互联网主权

从互联网诞生伊始到其发展至今,在施惠于用户以更丰富的信息资讯和更便捷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衍生出了很多负面问题,而信息安全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早在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就曝光了美国政府于2007年就启动的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电子监听计划,这项计划由小布什时期政府发起,其监听范围不仅限于普通美国公民,而更是遍及全球,尤其是世界上几个头号大国。内容上则既包含普通民众的隐私,又深入发掘各国军事部署情况及尖端科技发展成果。美国作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领跑者,掌握着资本和技术要素的同时,亦是体质运行规范的制定者。互联网技术发端于美国,也因此受美国的调节与控制。可以说,互联网诞生之初是姓“美”的,而美方也以“互联网无国界”为由、通过构建互联网秩序的方式帮助美国企业开辟海外市场,间接培育出了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内的几个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到底“姓”什么,互联网主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个中矛盾该如何协调将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从此次的“解锁门”事件来看,如若美国政府不能一碗水端平地解决争端,那么这就会使其失去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说服力,从而当面对这之后来自其他国家政府的类似要求时,以苹果为首的这些科技公司将无力招架。若否定这些国家的要求,一方面,这将重挫这些科技公司的海外盈收能力从而动摇美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这也将进一步削弱“互联网无国界”的运行体制,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下,企业仍保持其国家身份这一现状的同时,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国家局域网这一新的体制来修正其无国界属性。正如在2015年于乌镇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就通过提出“互联网主权”这一新概念从而试图挑战美国在互联网事务上的话语权,推动互联网向国家局域网的方向发展。

3 我们该何去何从

回顾一下“解锁门”事件中的两个关键判决,与加州联邦法院的判决结果不同,认为苹果应该向FBI提供技术支持以帮助其破解涉案手机,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联邦法官则驳回了司法部类似的要求。该判决认为司法部援引的《1789年全令状法案》并不适用于此案,政府对此法案过于宽泛的法律解读已经违宪,禁止联邦政府强迫苹果提供帮助。但正如前文所说,本案已经从FBI和苹果单纯的纠纷争执触及到了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的边界,问题能否得以完美解决并非取决于法院。不仅政府不应该借助法院来逼苹果就范,苹果也不能只躲在法院背后与政府抗衡,二者的平衡点最终需要由美国国会的立法来划定。但从长远看,似乎苹果很难避开微软首席法务官声称的“通往地狱之门”。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重塑社会价值。正如Facebook创始人Zuckerberg所说,有关隐私的社会规范将随着时间演进。互联网确实正在改变社会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愿意分享的个人信息内容与分享范围正在变得更为开放,大量隐私信息被普通用户以自愿分享的方式散播在数字空间。而这种新时代的隐私观,结合反恐时代民众对安全的重视,恐怕终将瓦解“无国界互联网”的田园牧歌,而将互联网监管重新让渡于站在镁光灯之外许久的国家政权。以苹果为首的科技公司通过掌握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和隐私信息攫取了大量财富,但最终也将被他们自己亲自塑造的新时代所制约。

参考文献:

[1] 苏奎,游天龙.意外引发美国政坛地震的苹果“解锁门”[EB/OL].澎湃思想市场栏目, 2016年3月7日

[2]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0564 2016年3月7日

[3]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10688863.htm?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844b&uid=0&pu=usm@1,sz@1320_2001,ta@iphone_1_9.3_3_601&bd_page_type=1&baiduid=2FB806B303

80738A30B8345DB2674B82&tj=Xv_1_0_10_l1

猜你喜欢
隐私苹果互联网
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隐私”何处安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