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2016-05-14 20:48王哲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

王哲

摘要:学生军训的地位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延伸军训成果,满足育人目的,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借助校园文化这个平台,拓展军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失为有效之策。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需要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全方位入手,使军训文化达到既“外化于形”,又“内化于心”的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军训;军训成果

开展学生军训,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国家人才战略、履行公民兵役义务、储备国防后备力量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已为社会所公认。但军训作为新生开学的第一课,无论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大多集中在入学阶段,其短期效应也为人们所诟病。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利用校园文化的传承性、渗透性、互动性、教育性来巩固军训的成果,拓展军训的效益,延伸军训的生命,使军训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对破解“训时效果很明显,训后恢复原样子”的难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融入环境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陶行知也说:“一草一木皆关情。”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和基础工程,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校园形象的有效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也必然应成为军训文化首先占领的阵地。

楼宇的走廊内、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军事格言和国防隽语,古今中外军事家画像、名人警句和军旅诗词,供学生在课间浏览、欣赏,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在室外的橱窗、宣传栏中,增设国防教育专栏,开辟国防时讯、军事动态、爱国主义、国家安全等栏目,激发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投身国防建设的情怀。在道路两旁悬挂有关国防教育内容的横幅、条幅、灯箱、宣传画,有条件的还可以建国防园、立爱国石、修尚武亭等人文景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

军训环境文化的建设,一是要与时间节点相吻合。要结合五四、七一、八一、九三、九一八、国防教育日、十一、一二九等庆典和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加大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的宣传内容。二是要与学校历史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校友身上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文化因素和教育内涵,适时用开专栏、办墙报、挂画像、拉条幅等形式加强宣传。三是要与校园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在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建设中,适当考虑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四是要与专业特色相配合。结合所学专业突出国防教育内容,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让学生既能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国防教育,一举两得。

二、融入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而校园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训等,是为全体师生共同创造、逐步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军训文化要想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也需要有制度文化作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运行机制。高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国防教育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成立以武装部牵头,由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国防教育办公室,在学校国防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具体组织落实国防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系列教育宣传活动,研讨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是建立健全军事课程教学机制。要将军事课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之中,使其与其他公共基础课处于同等地位,一并筹划、一并落实。建立健全军事课教、考、评的保障措施和管理机制,确保军事课的必修课地位。经常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开办国防和军事类选修课,使军事课形成必修与选修、授课与讲座相配套的课程体系,用军事课的落实来牵引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机制。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务秩序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由此,也建立了一整套约束学生行为的军事化规范。这些规范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建立正规的训练秩序、确保训练效果都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也为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所认可。因此,学校应建立一整套检查、评比、监督的军事化管理机制,使军训期间的好传统、好做法得以延续,用“常态化”的坚持,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养成,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融入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在大学中长期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而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各项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展开,诸如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和目的所在。军训文化也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寓教于乐为手段、在活动中达到育人的目的,既将军训文化活动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也以军训文化的特殊形式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

一是成立国防和军事类社团、协会,建立军事沙龙,定期对国家安全形势、国际军事形势、世界热点地区等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和国际时事开展交流和研究。培养和发展一批军事迷,包括武器迷、军服迷、军事思想迷、军事历史迷、二战迷等,并能带动身边的同学投身其中。

二是举办庆典、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八一组织参观军营、请老军人讲传统,九一八、一二九组织各类纪念活动,结合国防教育日开展国防教育周、国防教育月活动,等等。特别是结合每年一度的征兵宣传和预备役登记,广泛开展国防法规、国防义务、军队优良传统教育,打牢青年学生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意识、保家卫国的责任使命和崇军尚武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创办军训网站,借助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在校园广播、电视局域网增设国防与军事类栏目,通过新闻舆论传播工具,开展宣传教育。在校刊、校报上开辟国防与军事专栏,开展学术研究,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开展专题书法、绘画比赛,使军训文化与美育有机融合。

四是开展军事文体活动,定期组织专题晚会、教唱军旅歌曲,在学校运动会中增加军事竞技项目。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军用枪射击等军事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军旅生活,增进对军人、对军队的感情。

四、融入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趋同性群体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建设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反思的品质、超越的理念。军训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最根本的还是精神层面的融合。只有精神上的融合,才能确保军训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一是融入学风养成。学生军训成果的取得,都是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顽强拼搏、不畏困难、挥洒汗水、吃苦忍耐换来的。通过军训,学生学会了严于律己、令行禁止,学会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学会了拼搏进取、追求成功。这些是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难以达到,而又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如果学生能把这些优秀品质贯穿到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学风。当他亲历了训练场上的一步一动,就会明白知识的索取也需要点滴积累;当他体验了训练场上的成绩需要靠汗水换来,就不会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当他体会了训练场上成功的艰辛,就会鼓起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学生如果能始终如一地用这种拼搏奋斗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的专业学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是融入价值取向。学校的校风学风、校容校貌都能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军训文化的价值观包括: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国防观和国家安全意识,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思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及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军事变革思想等。这些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多层性和多样性。要把军训文化的价值取向融入校园文化的价值观中,成为学生的毕生价值追求,为国防建设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

三是融入道德追求。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而军训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课,也是教会学生立身做人的德育课。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道德观,把军人身上的优秀意志品质和道德规范,融入学生的德育范畴,激励学生学习军人之美、军人德。比如,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甘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操,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追求,等等。让这些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道德准则,既能拓展学校德育领域,又能突出军训的根本宗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电子显示屏的校园文化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