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

2016-05-14 13:12魏媛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幼儿园

魏媛玲

摘要: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了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通过对幼儿初入园时情绪、饮食、睡眠、行为、身体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研究,从物质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的差异以及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不同认识和引导方式等方面分析幼儿初入园时产生的不适应性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幼儿初入园时不适应性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家长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新生 适应性

幼儿园是幼儿人生接触的第一个集体,幼儿在最初的集体生活中形成的个性和行为态度将持续存在并影响幼儿一生。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是指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对幼儿园的环境及生活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

一、幼儿初入园时可能会表现的行为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的撕扯着大人的衣服,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容易出现依恋家人、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害怕、胆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应症”。

1.情绪方面。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2.饮食方面。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

3.睡眠方面。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自行消失。

4.行为方面。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如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

5.身体方面。少数孩子入园后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暂时性体重下降。

其实,经过上述现象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适应一个新环境本身就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理解和心理准备。

二、入园焦虑产生的可能原因

幼儿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每年的新生入园,都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闹。幼儿为何不愿上幼儿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情感不适应。表现在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情感的不适应,其次是新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2.生活不适应。表现在应该做的事不会做(如不会吃饭、上厕所等);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表现出规则意识不足。

生活规律的改变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幼儿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也有规定时间,这就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意上幼儿园。

3.人际交往不适应。表现在不会交朋友,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

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4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

三、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

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家庭、幼儿园还有幼儿自身条件者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其一,家庭环境。家庭社交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在大部分是成人的世界里成长,家长又较少的让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其二,家庭教养方式。一种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顺着幼儿,导致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而且这类幼儿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三,家长接送幼儿的态度。家长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哭闹而不舍,有的长时间呆在幼儿园,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带回家。

2.幼儿园因素。其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超标。现在幼儿园的标准时两教一保,而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每一位幼儿。其二,教师的素质。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新入园幼儿,往往会运用恐吓使幼儿安静、不哭闹。其三,幼儿园作息制度不合理与缺少人性化。

3.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幼儿自身的性格。如果幼儿性格内向,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甚至躲避其他幼儿,依赖性较强,很少单独活动,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幼儿的自理能力差。由于自身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会比其他幼儿更加的被动,幼儿会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四、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1.入园前加强幼儿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

2.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就是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

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的关于事件的图示。比如,孩子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和休息日去快餐店的表现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也会意识到这里的活动规则与其它地方不同。这种不适感既可以激发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不适应感和无助感。

3.建立科学的一日常规和作息制度。幼儿园的常规对幼儿来说应该是积极的,幼儿一般都能够愉快的接受。新生入园后,老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常规,并讲解示范,这是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一是有助于常规的形成,二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幼儿园提出的要求,使他们知道现在是在上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和父母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4.塑造一个慈母形象,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最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则是形成安全感的基础。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老师和母亲的角色统一起来,而且突出慈母角色,对幼儿充满慈母之情,施以慈母之爱。在和新生的接触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疼爱的眼神,使幼儿更加亲近教师、喜爱教师,进而感到幼儿园的教师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幼儿园就想家一样温暖。

5.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真正做到家园合作。新生入园后,除了幼儿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也会存在分离焦虑。他们每次在接送时都会向教师询问幼儿在园的情况,而这个时段又是老师特别忙碌的时候。因此,应该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本《家园日记》,教师每天把幼儿在园的一日情况(包括情绪、进餐、入睡、学习活动、同伴交往等)记录在上面,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幼儿在园的表现,使他们对幼儿园、对教师、对幼儿放心。

总之,小班新入园幼儿产生不适应性问题是全社会家长以及幼儿教师共同关注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希望所有家长和教师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幼儿园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爱“上”幼儿园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