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6-05-14 13:12王晓静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问题

王晓静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美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着重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问题 策略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需要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改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美术欣赏课,它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必须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简析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美术教学过于功利性。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很多高中教师一味的以高考为教学导向和目标,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所以便忽视了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甚至不断压榨美术课时,导致美术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第二,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较低,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很多高中学校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重视,在教师资源的配备上,投入很少,出现很多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美术教学的现象,即使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也主要分配到对美术特长生的教学工作上,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参观人文艺术品,认识到大自然和创造艺术的美好之处,初步树立科学的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美术教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或者在讲解美术作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几大流派,并针对性的分别进行详细讲解,甚至还可以对比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刻理解和感悟,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强化自己的审美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审美教学

当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时,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集成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多媒体集成系统,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地把各种图、文、声、像大量信息展示在同学们眼前,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作品和相关理论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想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呈现和演绎,能够使美术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帮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较快接受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有些美术作品,创作年代距今相差甚远,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潮流和当今社会截然不同,即使是处于同一时代,对于有些西方美术作品来说,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更不提进行有效审美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呈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当时人们的想法观念进行理性认识,在了解了创作背景的前提下再去接触艺术作品,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感到不再那么陌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思考和探究,激发自身的审美潜力,对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审美练习。例如,以《蒙娜丽莎》为例,《蒙娜丽莎》这一作品的点睛之笔就在于那似笑非笑的一抹微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放大处理,让学生对此产生联想,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3.科学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

美术作品流派众多,涉及的种类和数量十分繁杂丰富。再加上美术课堂时间有限,要想对每一副美术作品都进行详细讲解和鉴赏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美术作品进行合理筛选,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具有经典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以点带面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作品高超的创作技巧,领略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当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西方绘画作品时,教师应该根据流派、年代以及国家等对西方绘画作品进行科学归类,并相应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减少纯理论知识讲解,而将教学重心放在绘画作品本身的展示方面,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观赏这些作品,体会到美术作品的高雅,扩展自己的艺术情怀和审美认识,提升自己的鉴赏品位。

4.创造宽松和谐的审美环境

新课程设计对欣赏课要求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或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舞蹈、文学诗歌、数学、自然及朗诵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他们从发现美、表现美、到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教学通过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们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在玩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百个人眼中便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每个人审美的看法和角度不同,并没有传统说的标准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因此,在美术课程的审美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审美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审美,并在完成审美过程后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例如,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某一年代的陶瓷作品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出小组意见和观点。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和创造力,还能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艺术魅力,对陶瓷艺术产生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丁美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2]沈明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6).

[3]王力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问题
浅析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探讨
论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