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2016-05-14 21:25杨仲魁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数学教学

杨仲魁

摘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更好的创造性,数学教育应更开放一些,更"生活化"些,使得人文精神充分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体现,扮演主角!

关键词: 数学教学;人文精神;传授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38-01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无痕迹教育,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去影响、去陶冶孩子的心灵,最终让孩子产生体验、顿悟,进而内化为心理财富,产生精神动力,去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教育的价值观念上淡化其功利性,提升其人文性,在理念上注重人的本质,视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1.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人的整体发展上来看,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向学生传授数学自身的内容和方法,而应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必须以学生为本,注意教学内容生活化。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学的知识范围往往受制于感性的经验。假如数学教学内容一味强调知识的逻辑性,这无疑会使学生勉为其难。由此,我认为,小学数学应是一种从能学的生活数学,即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特征、兴趣爱好、感觉知觉特征、情感体验等角度去模糊、淡化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而不应从成人的视角过分强调其逻辑性。

教材无非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种依据、一种参考,其宗旨应为学生学习服务,如果不利于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就有责任将它增删调补,现行的数学教材上的一些题目,尤其是应用题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更无法透彻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对此,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作适当地改动,是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如第七册"归一应用题"一节,教材选用的是"一辆汽车3小时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鉴于小学生 与生活体验,对小时和千米的表象比较模糊,由行程问题引入归一问题不易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将例题改编为:"刘老师买6盒粉笔用去12元,照这样计算,买8盒粉笔需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粉笔的单价"这一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他们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总之,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为一个教师就不能不加辨别地照搬教材,而要学会能动地批判,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科学性,做到数学知识准确无误,符合深刻性,做到由浅入深,利于学生逐步提高,符合丰富性,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善于联系"生活画面",善于设计"生活情景",条件许可还应该带领学生返回"生活天地",实际操作一下,在生活实际中历练。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又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极具应用价值的真谛。

2.教学方法合理化

2.1 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人文主义心理学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数学教学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在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

2.2 主体体验的思想。学生的知识结构总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新知识只有在到了学生的最新发展区内,才可能被学生所接受。没有体验,知识是不可能"走"进大脑之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当堂演示,增强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生活情境的感性知识,强化概念。生活情趣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有所体验。有了体验以后的学习,有助于对某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因为学生有了理解的基础。如:数学应用题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相遇""同时"这几个概念,可通过两个学生的演示,也可启发学生用自己两只手的比划来认识,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下,感觉一下。这样,可帮助学生想象行程中的各种境况,有助于学生对行程问题的理解、掌握。除了在教學之前使学生有所体验外,教师还可以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或在以后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继续追加学生的体验,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做到以人为本。

3.评价方式人性化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改进课堂评价势在必行。

3.1 评价态度,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倾听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质疑辩解,肯定学习结果等都渗透着教师民主的思想,平等的态度,所以,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在得到教师这些体现着人本思想的评价后,学生更加畅所欲言。

3.2 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评价的结果要具有激励导向的作用。要实事求是,公正及时;以表扬、鼓励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我给予学生赏识性的评价:你与众不同的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真会动脑筋/说得真好,了不起/你的观点太具有创造性了/让我们一起为××喝彩!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渐渐被验证。这些评语,让学生觉得"我能行!",觉得自己很出色,下一次争取更棒些!无形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才能给数学课堂永远注入活力,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渗透人文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过程中,达到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目标,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数学教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