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6-05-14 23:56洛珠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洛珠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记忆,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还具备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的特别作用。但是,当前许多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对朗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89-01

前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往往是从应试的角度去开展语文教学,所以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方面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却忽视了对朗读的指导和教育,并且采用传统的模式来教学,难以向学生展现出朗读的魅力和其中美好的韵律。枯燥乏味的朗读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也就无法深层的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

1.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朗读

小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分配合适的朗读资料,确保朗读材料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使其更乐意投入其中。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会在文章朗读中投入更多的激情和动力。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鼓励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口头上的,需要两者并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有些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心里,害怕自己的表现被同学嘲笑,所以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最关键的不是声音多么好听、音准多么好。而是能否在朗读中表现出丰富的感情。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在有山水的学生来朗读这篇课文,让他根据自己的真实体会来朗读课文[1]。

2.确保学生的自主朗读时间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讲解的越详细,学生越容易丧失兴趣。这个问题可以从教育心理学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听教师的讲解,学习中就会较为被动。而如果教师能够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和思考,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就会提升积极性。显而易见,后者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需要对学生抱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朗读时间,避免朗读课流于形式。

3.关注朗读技巧的指导

想要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首先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语调,正确读字念词。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体会放低音量的发声技巧,体会"说悄悄话"的感觉,掌握好语调。课堂教学中需要读通、精读、多读。一方面需要读出文章的节奏,把握好音量和声调,同时还需要表现出其中感情,并且让人感受到文章中的已经和情感,体会到其中的"弦外之音"。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首先朗读几遍课文,不仅需要轻读、精读、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中事物的形象,还需要进入文中的角色,有表情的朗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朗读中可以积累到丰富的知识,并且获得美的感受,只要肯认真读,必定会获得独特的体会。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重点段落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感情,所以比较适合反复的朗读,教师可以把这些段落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其中的情感,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交流,指出他们在朗读中的有点和缺点[2]。

4.创造良好的朗读意境

意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生活图景所结合生成的一种境界。只有让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中、曲径通幽,才能绘声绘色、动容移情的朗读。入境的要点,主要是对文中形象的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作品中的词语能够引发朗读者对文中事物的体验和感知,刺激内心。比如《荷花》、《观潮》、《桂林山水》等内容,其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录像、课件等手段来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利用情境渲染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使其入境入情,入画入文,进而实现朗读能力的提升。

5.明确朗读目的关注,增强情感的把握

学生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而后利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朗读需要做好自然、柔和、声音响亮。无重复和颠倒、无增减字、无错字、读音准确。做到不停读、语句分明、流利。如果朗读形式过于单调,那么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需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朗读形式,一方面需要让学生的神经、大脑兴奋起来,一方面需要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直接或者间接需求,为朗读增添乐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营造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凡卡》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中表现的是寒冬的景象,一盏孤灯在寒冷的冬夜里摇曳。首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其进入课文中的深冬意境,而后再开始朗读,这样以来多数学生都能够读出课文中的那种悲凉的氛围,并且真切的从心中产品对课文中人物的怜悯和同情[3]。教师需要加强对朗读形式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训练。其中包括:角色扮演、配乐读、轻声读、默读、听读、教师读、诵读、个别读等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适合课文的朗读方式。比如,对于《要下雨了》、《小壁虎结尾吧》、《乌鸦喝水》这些具有较强表演性的文章,可以使用表演、分角色的朗读方式,以此来引导学生内化、积累、理解其中的语言文字,领略其中包含的感情。

结论:综上,朗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读透课文、读懂课文,同时朗读也是学生自主求知的过程。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高明也无法取代朗读的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认真的反思朗读教学中的不足和进步空间,并且在教学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休整,进而促进朗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3(07) :26-27.

[2] 谢胜瑞.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再认识[J]. 基礎教育研究. 2012(18) :98-99

[3] 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0) :48-49.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