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女性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2016-05-14 02:55龚勋
法制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

龚勋

摘要:当前女大学生法律知识不丰富、维权能力薄弱,法律综合素养不高,严重影响了她们权益的保护,而现有课程又无法满足高校女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随着高校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加,为提升高校女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开设《女性与法律》课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高校;《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221-02

六十年前,法国著名女权主义先驱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说“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后天形成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天生的,是男人和社会使她成为了第二性,而有些权利甚至是女人自己拱手让出的。时至今日,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已取得了明显进步。我国在保护妇女权益的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了中国女性广泛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权益问题日益突出,如就业性别歧视、性骚扰、家庭暴力等。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在法律上有所回应,同时还要求广大女性充分树立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一、《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这所女生居多的职业院校来说,应当要帮助每一个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女生,拥有法律智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防范纠纷、抵制侵害,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她们成为优秀的职场达人、合格的家庭成员和良好的社会公民。我们认为,这既是《女性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是我们学校的育人使命。

第二,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课程与配套资源。根据我们目前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少数高校开设了类似课程,比如山东女子大学,开设了“妇女法”课程,是山东省精品课程;部分高校有类似课程中的专题,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在“中国女性文化”课程里设置了“女性与法律”专题;更多的高校采取了开设女性维权讲座的形式。但总体而言,目前还没有基于职场女性的法律权利保护的课程,相关的讲座或专题都比较零散、不系统,相关的课程资源都很缺乏。

因此,通过《女性与法律》课程的学习,女大学生学习与女性生活、家庭、职场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的法治情感陶冶和法律信仰培养,从而帮助她们掌握法律赋予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二、《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突出、两翼实践、三个贴近、四+教学”。我们认为也是这门课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一个突出”是突出社会性别视角,聚焦女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和用法能力培养的课程定位;“两翼实践”是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三个贴近”是指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教学”是指“课堂学习+网络微课+第二课堂+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学习将根据不同的事件开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集职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程,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性的学习经历;网络微课全天候为同学提供便利丰富的富媒体课程学习;第二课堂、项目实践作为必要的补充,将开展辩论赛、法律热点新闻播报、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微戏剧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展现魅力的平台。(二)分析学情,构建团队

这门课程以我校全日制在校女生为教学对象,目前,我们学校女生占70%左右,年龄从18岁到21岁之间,乐于接受新事物,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她们与社会接触少,受女大学生失踪、家暴等相关社会事件的影响,对法律知识与运用很陌生、想了解,但对“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个学期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又很倦怠。为了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以学校教师为教学核心,以资深律师、法官、街道办的妇女权益工作者等专家为支撑的课程团队,专业教师有两人为兼职律师,有法律实践能力,课程团队中的几位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源,丰富的团队结构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教学内容筛选与整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女性维权的角度出发,以与女性相关的六类基本权利、维权途径为内容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十三个专题,着眼于女性的权利保护,重视法律知识掌握、维权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律程序11女性维权的诉讼途径12女性维权的非诉讼途径13法律援助与司法救济(四)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充实

每个专题中,都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项目和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支撑,实践教学内容约占总课时的40%,将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讨论,比如,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微戏剧、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到社区举办法律咨询,到妇联妇女法律服务中心见习、开展“校园说法”系列讲座,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五)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的丰富与创新

从普及法律常识、陶冶法律情操、提升用法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出发,为了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和实用性,还要在创新与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参与度。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模拟、ISAS、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与手段,因为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我们希望建立在线交流平台,畅通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渠道,动态建设、充实和共享网络课程资源。三、《女性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效果(一)实现提高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能够掌握女性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和婚姻家庭六个方面享有的法定权利等法律知识;维权能力方面,能够当女性的合法权益权利被侵犯时可以选择正确的维权途径来保护自己进行维权;社会能力方面,能够陶冶法治情感、培养法律信仰,提高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的公民。(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了普及法律常识、陶冶法律情操、提升用法能力的法律素养提升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外,通过课改,还有助于女大学生内塑心灵、外塑风采,开展辩论比赛、法律热点新闻播报,不仅在活动中掌握法律知识,知晓维权途径,树立法律意识,同时又锻炼了女生口语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同时激励女生养成坚强、自信等可贵品质,教育她们要独立、上进,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失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开展法律微戏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同时又充分展示女生的智慧和风采。

[参考文献]

[1]杨彦增,粟远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

[2]李曦,慎伟琴.女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3).

[3]陈慧枫.论女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及提升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