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的探讨

2016-05-14 03:26周开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学社社员评语

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是针对传统作文评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作文评改模式。在这种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将作文评改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作文评改的主角,以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班级文学社及其组织

班级文学社是班级内部由教师指导、学生组合而成的文学活动小组。可以在新学期的前两周组建,同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每组由7-10人组成,每个文学社设定自己的社名、社徽,并设社长一人。社员也可以有自己的笔名。根据情况,过一段时间可以做一次调整,以保证文学社实力的相对均衡,这样有利于文学社的顺利健康发展。之所以命名为文学社而不是文学小组,是因为班级文学社与一般的文学小组相比,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更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而且文学社这个名称比文学小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班级文学社是组织班级文学活动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展阅读和写作等活动。

二、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

借助班级文学社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将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活动的主体。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一)把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文学社内每一个学生都要把本社所有社员的作文评改一遍,即每个学生要评改几篇作文。评改时要写旁批、总批并打出分数。评改后由社长写一张“作文评改报告单”。

(二)如何保证学生评改的质量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作文评改能力,有了批改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每个学生只评改几篇作文,他们比教师评改的更细致,总体的评改质量比教师个人的评改质量会更高一些;第三,在头两次活动中,教师要就如何评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经过两三轮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掌握评改的要领。

(三)教师做什么

把评改的权力交给文学社,不等于老师从此不闻不问。相反,教师要制定权力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权力。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关注各文学社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些弱势文学社。如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应及时予以指导;第二,批阅各社的“作文评改报告单”及各社优秀者和进步者的作文;三是进行反馈、评讲,重点反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评改的规范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文学社评改模式的优越性

(一)基于班级文学社的作文评改活动暗含了全语文写作的概念。全语文写作理论认为“写文章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而不是考核与稳定工具。教师须提供真实的读者,让学生与读者沟通。”在评价方面,“教师通过一些工作纸、量表去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估组员的文章,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上教师独立承担评估的角色”。而且这种写作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为自己的作品寻找读者。

(二)基于班级文学社的写作活动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写作训练的周期。作文评改的权力下放给文学社后,学生的评改一般在两天内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作文的训练量。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把作文的评改权下放给学生后,教师的负担明显减轻,于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指导。

四、班级文学社评改实例分析及具体效果

笔者在从2014年9月开始在自己任教的高一两个班开展班级文学社写作活动。现结合实例谈一谈对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方式的一些探讨及其效果。

(一)经过适当的培训,学生可以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作文批改模式是一种很新颖的东西,因此,在具体操作前,笔者已做了许多铺垫,让学生具体参考笔者前两次作文的评改,并提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一是统一评改要求,每一社员都要从旁批、总评、分数三个方面对社友的作品进行评改;二是从语言、主题、结构、材料、技法等角度指导评改的方法;三是提供评改的范例,将比较规范准确的评改及相应的作品印发给大家,以供学习借鉴。经过指导,虽然学生评语在文字量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多数学生已经能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了。

(二)学生的评语比教师的评语更细致全面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每次要评改一百多篇作文,因此很少写旁批,总评也写的比较简单,甚至趋于模式化。在班级文学社中,每个学生只需评改几篇作文,而且处于青年学生好表现的天性,又加上几个社员同时改一篇作文,因此他们评改的也更细致具体,评语也比教师全面的多。

如“青果”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无边的母爱》的评改:

“母亲的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是清澈、是圣洁,是无私的奉献,是春天般的温暖……”

旁批:文章以比喻开始,很有诗意,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与众不同。

“站在纯朴、善良、勤劳的母亲面前,自私的我就像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旁批: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渺小,但把自私的我比作扁舟,似乎有些不恰当。

“……虽然是我的错,可在母亲面前,我不会心甘情愿说‘对不起,所以都是母亲‘屈服于我。”

旁批: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当然这也更显出了母亲的伟大。

总评一:总体来说,结构完整,语言朴实,但很有表现力,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伟大,让我们了解了母亲的不易。但有好几个错别字,请注意。

总评二:我感觉这篇文章最好的一点就是感情的细腻。很注意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把它们生动地描绘出来,这样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了。

……

像这样的批改,如果让我们教师去做,我们有那么多的工夫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三)学生的评语不仅是评价,而且有交流

作文的评改不仅是简单的评判,更是思想的交流,从“全语文”写作的角度看,学生的作文也需要有他的读者,交流的意义大于评判的意义。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几乎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教师的评语主要是评判,很少有思想的交流,及时有交流也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在班级文学社中,学生的作文可以找到更多的读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然的、平等的,交流的内容也是丰富的。

如“芭蕉雨”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早恋那点事》的评语:

评语一:文章谈的是早恋的事,怎么评价呢,站在我的角度说,不可过分的指责,毕竟主人公最后也认识到了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其实,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爱是有些遥远,但你又不能抑制这种本能的冲动。相信我们,老师,我们会尽量处理好这样的事。不知道写这样的作文和评语,老师会怎么看!呵呵……

评语二:本来这篇作文老师是让写青春,但你写的也太直接了吧,不可否认,这也不离题。整体来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表达能力也还行。而且最后“我”也回归了正道。从这个方面说,还算是不错的文章吧。但我也有和其他社员一样的忧虑,不知道老师会怎么看这样的事,确实,悔恨之后才知道珍惜,也许这就是青春。老师,您以为呢?

这种近乎直白的交流既是和学生之间的,也是和老师之间的。从中也让老师更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这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中是很难看到的。

(四)在出现不同观点时,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是唯一的评判者,因此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有异议,但考虑到教师的权威,往往也不会与教师争论。在班级文学社中,情况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对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异议时,大家可以就此展开讨论。即使没有结果,大家也会对这样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更何况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转而向教师请教。就如上面说的那篇写早恋的文章,当时“芭蕉雨”的社员就热烈讨论过,以致波及到全班。这时,根本就不用老师说,学生已经从诸如高考作文、日常的学习、自己的人生等多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在谈写作,更是在谈生活,谈人生。其作用不言而喻。

五、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总的来说,这种评改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师因批改不及时而导致的训练周期过长的问题,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密度,而且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作文评价更为细致、客观。可以说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但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社员个体评改的主观性过强。作为评改者,学生和教师是有差距的。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带有个人成见的甚至不负责的评语。第二,当文学社批改过后社员能不能有区别地,客观地对待其他社员的评价,并且能不能针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三,班级文学社评改完后还有必要对作文进行反馈式评讲吗?因为很多问题在评改的过程中已经显现了出来。这时,是否可以以作品的交流和展示来替代等等。这些都是在评改过程中亟需整改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讨。

(周开文 安徽省濉溪县孙疃中学 235100)

猜你喜欢
文学社社员评语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芍药
二月文学社简介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