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生活涟漪,扬语文素养之波

2016-05-14 03:26钱晓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玛蒂尔项链生活化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形成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品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相对不足。因此,我们更要低起点,贴近生活地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要抓住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联系自我,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形成一定言语运用和迁移能力,从而获得和提升语文学习素养与人文修养。

一、中职学生需要语文素养滋养

中等职业学校侧重于学生基本的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客观地说,来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很多是问题生、学习困难户;更有甚至,不少学生是来混日子、混学历的。他们没有自我规划,没有高远的人生目标。就语文学科学习而言,他们缺少学习与探究兴趣,基本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乃至思想品质都需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予以纠正、培养和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人文思想和素质品质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里的“素养”可以理解为是“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以及勤查工具书、动笔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等习惯,他们才能学会学语文,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言谈举止高雅起来。如此,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寻求自我发展,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二、联系生活接地气地实施教学

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我们要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中职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赏识中生出提高的欲望,从而学会学习语文,并能够主动的与课内外联系,关注生活,增长见识,获得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

(一)学会关联生活,形成阅读体验

文学是扎根生活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都有着创作者生活及时代的影子。经典作品自然也具有时代性,其思想性会对我们学生的思想和成长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进行阅读。如现代诗歌《沁园春·长沙》学习之初,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深秋季节的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收获之后便是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但是学生可能对生活没有太多的感触,所以可引导他们从校园的景象谈起,小草黄了,树叶落了,我们早上上学已经感到冷了。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却发现了秋意的生机盎然,为什么呢?我们就先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深秋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吧?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如果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和鉴赏诗歌是不现实的,可以先让他们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在比照中感受诗歌的意象,并在意象含义的探寻中感受诗人的革命情怀。

再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中,我们就从荔枝说起,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荔枝的认识,谈谈自己吃荔枝的体会。接下来,就让学生先找一找课文中是如何写荔枝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并让小组合作进行有条理的表述。这样,学生们联系课文,大致就能掌握说明文的一般写法,学生至少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述方面有所提高。

(二)结合生活情感,提高赏析能力

中职学校的不少学生在人生价值方面是不健全的,他们往往思维简单,是非意识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扣住他们的思想情感进行教学,让他们的思维和素质品质获得感染和提升。如对《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谈谈对路瓦栽夫人的看法。学生们起初会得出玛蒂尔德的追求时尚、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喜欢攀比的品性。这里我们不急于让学生深入阅读,而是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从同学的衣着方面谈我们学生中存在的与玛蒂尔德相似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现在用的、吃的等等都是父母供给的,我们一味的享乐,追求时髦是不对的。然后引入课文,问学生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之后,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生活情感与阅读思考可得出:人生充满着偶然性,一件细小的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命运。这对我们的行为习惯就有了警戒作用。我们还可以挖掘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改变来全面的认识这个人物,在这个人物的改变中获得如责任感、担当精神、直面苦难等正能量。从而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思考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

现在生活中有老赖。在《项链》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探讨下,假如玛蒂尔德当初买一个假项链陪给佛来思节夫人,会怎么样?后来,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那么,佛来思节夫人会不会退还玛蒂尔德一笔钱,为什么?这样,学生们在探讨中不仅对友谊,还能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如再《雷雨》学习抓住周朴园想用钱收买打发鲁侍萍,而鲁侍萍撕掉支票是不是真傻进行探究,从而不仅提高深入阅读和分析鉴赏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对金钱、人格、尊严等有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更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况,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进行阅读和思考,在生活的情境与问题的探究中获得品质的健全,人格的完善,达成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江.浅谈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5,(01).

[2]朱敏敏.如何构建生活化模式的中职语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6,(04).

(钱晓华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214100)

猜你喜欢
玛蒂尔项链生活化
丢失的项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找项链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