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发展中的东西方文化碰撞

2016-05-14 03:27孙伯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 要:近代以来的豫剧改革不仅使豫剧有了成熟的艺术形式,也产生了豫剧现代戏这种东西合璧的奇特豫剧样式。豫剧现代戏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的结果。樊粹庭等受过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豫剧进行改造,创造出了这种新的形式;而建国后政府对现代戏的扶持使得现代戏达到了成熟。但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下,随着豫剧传统戏的复兴,豫剧现代戏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关键词:豫剧现代戏 樊粹庭 传统戏 现实主义

一、西学东渐背景下产生的豫剧改良

20世纪30年代,在樊粹庭等人的推动下,豫剧不仅仅受到京剧、昆曲的影响,而且与舶来的话剧有了交集。这既与樊粹庭自身的教育经历有关,也与当时戏曲改良的大背景有关。目前在樊粹庭文集中,尚能看到现代戏远远多于传统戏的状况。不仅在剧目创作中如此,在舞台演出中也是如此,樊粹庭等人所参与创办的豫声剧院中不仅演出我们现今所知道的传统剧目,还会演出一些现代戏。在当时,这些现代戏不仅仅是玩票性质的上演,而且似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八十年前的这种状况与当下豫剧市场中传统戏火爆而现代戏无人问津的现象完全相反,令人感到惊奇。事实上,在美学特征、创作目的上,新旧戏是有较大区别的。现代戏善于表现当下的生活,其创作通常有明确的目的性,极强的功利性,是为了改变人们的某些思想,解决某些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创作的,艺术价值在现代戏中反倒成了次要部分。而就其美学特征而言,现代戏吸收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认为的西方现实主义话剧的表演方式,所保留的戏曲唱腔成了对话的一种方式,人物的动作、用词均更加偏向话剧。但是,这种风格在当时却受到了欢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形式和内容上的新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当时对现代戏的大力宣传有关。当时河南的一些报纸如《中州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民报》均有大量相关广告,《河南民报》[1]不仅仅会对现代戏的上演进行宣传,甚至还会有专门的剧评栏目。当时河南的统治者,尤其是冯玉祥更是戏改的主要推动人,在他的推动下,不仅仅旧戏要改,现代戏也被大量推广,这种推广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以政策与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2]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豫剧改革还处在从梆子(开封地区为祥符调)脱胎为豫剧的阶段,可见这些影响在豫剧改革初期就已经深入骨髓。

在剧本方面,根据《樊粹庭》中所收集的20年代至50年代樊粹庭所写剧本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现代戏的数量要明显多于旧戏。[3][4]50至70年代以现代戏为主,甚至只写现代戏。当然,东西方文化碰撞更重要的影响应该体现在豫剧的舞台艺术风格上,而豫剧现代戏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样式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已经成熟。

二、中西结合中成熟的豫剧现代戏

1953年,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被改编成豫剧的形式由河南省歌剧团在开封上演。这部戏标志着豫剧现代戏出现了第一个长期流传的精品剧目。而1958年豫剧三团首演《朝阳沟》则代表了那个时代豫剧现代戏的巅峰。时至今日,许多河南人尚能唱出里面的许多经典段落。在1953年黄佐临写意戏剧观尚未提出更未被戏剧届所讨论。[8]当十年后对中国的民族戏剧样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刚刚有初步结论的时候,这种以戏曲中“写意”的表现手法结合现实主义话剧反映当下主题、当下生活的戏剧形式早已被豫剧所实践。这部戏在艺术风格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与现实主义话剧表演风格相结合。剧中的唱词不仅仅用以推动剧情,而且是代叙带抒情。小琴与小二黑不仅仅对唱,而且不忌讳所谓戏剧中第四堵墙的存在而直接向观众唱,这显然是戏曲的风格。但是唱词中所描写的玉米、蓖麻等现实的失误以及口语式的表达却是话剧对白的产物。另外,虽然是两三步千山万水,但是演员的动作、表情甚至眼神却以写实而非写意为主,带着明显的话剧色彩。

第二,现实主义布景与戏曲时空观的完美结合。

《朝阳沟》中在几句唱词中便实现了两三步翻山越岭,这显然是戏曲的风格,但是舞台的布景却不是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极简风。背景布上真实的风景,舞台上写实的舞台道具,虽无法与大制作的话剧相比,但却是典型的写实主义风格。更为关键的是,在河南观众看来这两种风格同时在舞台上出现却并不显得矛盾,一方面与当时多数观众尚未有较为确定的审美观有关。另一方面,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这种风格一直被许多河南地方戏所应用,观众已经形成了审美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恰恰是从豫剧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第三,体验人物内心与戏曲技艺的完美结合

《小二黑结婚》《朝阳沟》之所以能在当今的豫剧舞台上占有一定地位,与其高超的技艺,尤其是唱的技艺有极大的关系。豫剧本就是以唱见长,但在传统戏曲里,更讲究对技巧的训练而较少讲究人物的性格。在小二黑结婚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艺,也可以看到演员所扮演的较为真实的人物,这种真实的扮演当然是以演员体验角色内心为前提。而后来我们看到的包括《小二黑结婚》《卷席筒》,甚至是越剧的《三笑点秋香》通常也要以现实主义表演为前提,这使得这些电影成为典型的故事片。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影片在许多地区还甚为火爆,而《小二黑》结婚则开启了这种持续数十年的风格的滥觞。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东西方两种戏剧形式之间的组合,而并非真正的融合。首先,技艺的表演与人物的内心体验是可以分开的,只要演员的技艺达到一定程度,豫剧中最有特色的技艺,即唱腔艺术便可以不依靠人物独立表演。而豫剧现代戏的唱腔事实上为了承载现实主义话剧的对白,已经缩短了大量抒情表演的长度,而只是进行穿插表演,这就明显地削弱了豫剧现代戏表演作为戏曲所独有的美学特点,这是东西方两种艺术形式为了组合而进行的妥协。在舞美上,如果剧团演出条件不足,现实主义的舞美依然会被削减甚至取消,这就又回归了传统戏曲空的表演空间。因此,这种舞美只能是锦上添花而非豫剧现代戏的必要组成。而豫剧传统戏中也同样有体验人物一说,但是豫剧传统戏曲的发展则是沿着另一条路径。在早期豫剧改良的过程中,豫剧的许多知名演员似乎都有借鉴与学习京剧表程式动作的经历。就连樊粹庭也曾经想要拜入京剧名家门下为徒,只可惜因为河南方言味的唱腔而遭到了回绝。[5]京剧在当时早已经形成了高度成熟的程式化表演方式。这种表演程式一方面是技艺的展示,另一方面也是生活动作的浓缩,这两种属性使其与现实主义话剧表演完全相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京剧中已出现了一股变革之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一些艺术家同样受到齐如山等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的影响。[6]而梅兰芳对樊粹庭,甚至是当时的豫剧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7]也就是说,豫剧改良过程中吸收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已经是东西方碰撞后的结果了。这种碰撞对豫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验”角色这一现实主义话剧手段被通过京剧带入豫剧当中。我们常常以为,地方戏中融入“体验”是50年代斯坦尼体系全面入侵戏曲的结果。而事实上,通过研究文献与相关的访谈录我们就能发现,在更早些时候的很多演员,尤其是与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份子关系密切的演员身上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体验”角色的痕迹。[9]

三、豫剧传统戏的繁荣与现代戏的衰退

在50年代后期,随着戏改的深入与文艺政策的收紧。豫剧再一次向西方的写实主义风格靠拢,甚至一度只准演出现代戏。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传统戏的解禁与戏曲的市场化进程,豫剧现代戏与传统戏的演出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虽然八九十年代,大量的豫剧现代戏依然在上演,甚至还以录影带、光碟的形式在国内各地传播,但在21世纪后,除了政府政策宣传的需要,大多数豫剧剧团在商业演出中已经很难见到豫剧现代戏的踪影了,当许多文章还在谈论戏曲衰落的时候,豫剧传统戏市场却是蒸蒸日上。《梨园春》这档戏曲节目也成了河南电视台的主打,豫剧市场一片繁荣,完全看不出所谓的戏曲危机,但豫剧现代戏的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与数十年前豫剧现代戏火爆的情形完全相反。

是因为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多用于宣传的现代戏没有艺术价值而被淘汰了么?虽然豫剧现代戏以宣传为主,但要说其没有艺术价值也是相当偏颇的。毕竟《朝阳沟》《小二黑结婚》这样的现代戏能成为经典也有其可取之处。是因为现代戏创作出现断代,观众喜旧厌新么?这似乎有一定的原因,毕竟多数现代戏的创作都是为了满足政策的需要。但同样是在市场经济下,传统戏的创作却没有停滞,豫剧下乡时广受欢迎的包公戏均是近年来创作的结果。因此,说戏曲观众是喜旧厌新也并不科学,最根本的原因还应在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差异上去找。

其实,遇到生存危机的不仅仅是豫剧现代戏,就连给与其最大影响的现实主义话剧也在90年代后遇到了同样的窘境。这些现实主义戏剧以写实、逼真的表演为卖点,但在电视普及的90年代后,随着电视以及后来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写实、逼真的电影、电视剧比起现实主义的话剧与现代戏更能满足观众的幻真性。另外,虽然相比于电视、电影,戏剧拥有剧场性的优势,但当商业话剧再次于大城市崛起的时候,所演出的白领戏剧、办公室戏剧显然是现代戏无法承载的。

但豫剧传统戏曲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恰恰是因为其与电影、电视剧以及商业话剧的审美差异。电影、电视强调真,强调情感体验;商业话剧让白领们在剧场中得到情感的宣泄。但豫剧传统戏却强调技艺观赏。因此,正是审美的差异化使得豫剧传统戏并不与电影、电视剧直接产生竞争。而商业话剧主要流行于北京、上海,更是无法和豫剧传统戏抢观众。电视机不仅仅没有同豫剧产生竞争,反而成了豫剧传播与普及的最好的平台。有钱的观众可以掏钱去《梨园春》的现场,像在剧院里一样体验到现场的氛围,不想掏钱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同样可以欣赏到演员高超的技艺。大量的豫剧演员、剧目通过《梨园春》为观众所认识,再回归到各地的剧院、茶楼、各类商业活动中进行现场演出。而一系列的戏曲大奖赛也是通过电视直播,在21世纪豫剧的普及中电视机功不可没。

相对来说,豫剧现代戏虽然保留了传统戏的唱腔,但如上文所论述的,豫剧现代戏的表演已经削弱了传统戏曲的技艺性。因此在与传统戏进行以技艺表演为主要欣赏对象的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豫剧现代戏的衰落源于新媒体环境下现实主义风格表演形式载体的转变以及审美的差异化选择,偏重真实的更加真实,偏重技艺性的则更加专注于技艺。

在豫剧产生后的这一百年中,从西方舶来的现实主义对豫剧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如潮水般席卷了豫剧从剧本创造、舞台美术到演员表演的各个方面,创造出了豫剧现代戏这个新的品种。然而,当改革开放降临,新的艺术样式到来,选择权逐渐回归大众手中时,这股大潮却悄然退去,留下的只有我们对那一两个经典剧目的记忆,引发我们对外来文化与民族艺术之间关系的再次思考。

注释:

[1]张召鹏:《民国时期河南戏剧演出情况考察——以开封为中心》,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1-57页。

[2]冯曙琼:《1907-1937年河南话剧研究》,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21-30页。

[3]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49-67页。

[4]张大新编,樊粹庭著:《樊粹庭文集》,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7]徐芳芳:《<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7-26页。

[6]邹元江:《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第96-104页。

[8]黄佐临正式提出写意戏剧观是在1962年于《漫谈戏剧观》一书中。

[9]从河南大学张原的硕士学位论文《陈素真舞台表演艺术研究》可以看出相当明显的痕迹,陈素真对于动作的改动大多都是从角色的心理出发,力求动作与角色心理相符合。

(孙伯翰 云南昆明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650000)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