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运用及语用意义

2016-05-14 03:56祝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

摘 要:《漂海录》是15世纪朝鲜人崔溥用汉文撰写的中国见闻录,记述了明弘治初年中国国情,堪称“摹写中原之巨笔”。崔著对于研究我国明代政治、海防、司法、运河、交通、城市、地志、民俗以及两国关系等,提供了我国史籍不载或未悉的资料。笔者对《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作品中存现句的主要功能是对典型环境的描写。

关键词:漂海录 存现句 典型环境

存现句在语法学界讨论得很多,它有两个相关概念:存在句和隐现句。对于这二者,目前学者还有争论,我们一般取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存现句定义为表示存在的句子;表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叫做隐现句。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从《马氏文通》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近年来国外的学者也对存现句做了颇多尝试,但是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语法层面,而对存现句的实际运用情况研究不多,笔者主要考察存现句在《漂海录》中的运用,观察其语用意义。

一、《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运用

《漂海录》是15世纪朝鲜人崔溥用汉文撰写的中国见闻录,崔溥因其父去世奔丧回家,遭风暴袭击,因而在海上漂流14天之久,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们终于在“大唐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登陆。之后他们走陆路,自台州至杭州,再走水路,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再走陆路,从北京至鸭绿江,最终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这等于崔溥在中国漂了大约有4个半月,行程达到4000余公里。作为见闻录,所见所闻,途经城市的描写就必不可少。这个大范围时期的中国作品,很多小说也大量运用存现句,像《西游记》就是如此。《西游记》作为小说,也同样有游记见闻的性质,唐僧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路上,因为空间的变换,景物的变换,导致存现句大量运用。同理,《漂海录》虽是域外人士所写,但因为朝鲜文化与中国的相通性,也同样运用了许多存现句用以描写环境。通过数量统计,《漂海录》中存现句共有278句,使用的不多,而且不均衡。《漂海录》共分三卷,卷一主要记录的行程是漂流登海至绍兴,卷二是从绍兴到天津卫,卷三是天津卫到鸭绿江。其中存现句的分布为:卷一52句,卷二114句,卷三112句。我们知道,《漂海录》采用的是日记体裁,每一日的记录中存现句的运用有多有少。最少的数量为零,特别是最开始漂流的几日,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九月十七日开始一直到闰正月十四日,因为环境限制,都没有存现句的运用。最多如卷二十二日在杭州,一日的记录中就有存现句12句。这与《漂海录》经过的城市有密切关系,城市越繁华,景色环境越美的,存现句出现越多。所以卷二存现句的数量是全三卷中最多的,因为这一卷途经的地域是最繁华的。

二、《漂海录》中存现句的类别

存现句的语法结构是NP1+VP+NP2,大陆学者讨论存在句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1)存在句的范围和分类;(2)充当存在句A(处所词语)、B(动词或动词性词语)、C(名词性词组)三段成分的结构的特点;(3)存在句跟别的句型的变换关系。其中第二点也就是说,存现句可以推导成A+B+C的形式。

对存现句来说,每一段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雷涛就曾给存现句建立了如下分类系统:

下面我们就利用雷涛的这个分类架构将《漂海录》中的存现句分为三类,再对ABC每段进行具体分析。

(一)A+B+C型

这种典型存现句类型在《漂海录》中最多,在该类存在句中,A段构成主要有三种:

1.A段为方位词,如:

(1)北濒大海,平衍无丘陵。(卷二初五日)

(2)其北有山,即姑苏山也。(卷二十六日)

(3)东有递运所,又有山海镇。而太湖之水由石塘注运河,由城东而西以达于驿。(卷二十七日)

(4)苏州古称吴会,东濒于海,控三江,带五湖,沃野千里,士夫渊薮。(卷二十七日)

2.A段为处所词,如

(5)巡检司对岸有越溪铺。(卷一二十六日)

(6)寺有兵房吏,典簿吏,寺即东坡所游之地也。(卷二十三日)

(7)又至西河塘,塘在湖边,木栅长七十有余里。湖中有岛,岛有七公岛,望之渺茫如仙观焉。(卷二二十六日)

(8)其间有金龙四大王庙。(卷二二十七日)

3.A段指示时间,如:

(9)至还白以后,始有岛礐。(卷一十六日)

(10)良久又有一官人领兵拥炬而至。(卷一十七日)

(11)其夜有贼船二十余人来。(卷一二十一日)

B段构成主要有两种:

1.B段为单一性谓动词,如“有”“为”,”则”,如

(12)时日雨,巡检司对岸有越溪铺。(卷一二十六日)

(13)城皆设虹门,门有铁扃,可容一船。(卷一二十九日)

(14)驿北有坝,舍舟过坝,步至曹娥江,乱流而渡。(卷一二月初二日)

(15)城之正阳门内,建大明门,门之左为文德坊,右为武功坊。(卷三十八日)

2.B段为复合型谓动词,如:

(16)越岸又有坝,坝与梁湖巡检司南北相对。(卷一二月初二日)

(17)城之胥门旧有姑苏台,今废为驿,植木水中为滉柱,作石堤三面,皇华楼据其前,昭阳楼建于后。(卷二十七日)

(18)又东北望若有高山,连亘数百里,如云气然。(卷二初七日)

C段的构成主要有两种:

1.C段为名词:

(19)山之东有林和靖隐卢古基及墓。(卷二十二日)

(20)驿西有三结义庙,即刘备,关羽,张飞之庙也。(卷二二十九日)

(21)又有半河山,山上有羊山寺。(卷二三月初一日)

2.C段为主谓短语:

(22)又过田岭,岭上有僧作佛宇横道。(卷一二十四日)

(23)距岸五里许,有山隆起,东有石壁削成,前有二大石人立,其一天作人形逼真。(卷二初五日)

(24)至龙渊胜境前,有三大塔临河岸,地之得名以此。(卷二十五日)

(二)A+C型

A、C段在A+B+C型里已经具体分析过,这里讨论的是没有B段的情况,或者说是B段省略的情况,这种例子非常少,在《漂海录》中仅有3例。

无B段:

(25)河边画舫绋纚,不可胜数。(卷二十三日)

(26)正阳三层,大明二层也。(卷三十八日)

(27)逾显得岭,青石岭,二岭间青石填路。(卷三六月初一日)

(三)B+C型

同上,这里主要是A段省略的情况。

无A段,如:

(28)岛皆岩壁,谺谽礧砢,上戴土,有杂卉香草,翁蔚长青。(卷一十六日)

(29)过二岭,岭皆枕海。有石如甬道。(卷一十七日)

(30)且或于岭前,或于城中,有群聚来观者,必作揖礼。(卷一十七日)

(31)行至海浦,有兵船。(卷一二十四日)

(32)江报城而西,有联锦乡,曹墅桥,桥三虹门。(卷一二月初二日)

三、《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语用价值及其启示

经过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在《漂海录》中全部运用存在句,而不是隐现句,也有学者说过“在各种语体中,存在句的数量要远多于隐现句”[1]。表示存在的句子叫做存在句,这个定义决定了在对地点的描绘上,还是存在句运用较多。在《漂海录》中的例子有:

(33)至健跳所。是日晴。晓,过穿岩里。里西有山,戴石壁屹立,穹窿有大窦洞,望如虹门,里之得名以此。又过田岭,岭上有僧作佛宇横道,路行人从寺中以过。(卷一二十四日)

汉语存现句是人的时空观在语言中的一种体现[2],这一段描写,寥寥数句就写出了一个有层次的时空,作者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将从健跳所出发的空间变化描写清楚。山,石壁,大窦洞,田岭,佛宇,都依次呈现。

这在《漂海录》非常常见,每到一个城市,崔溥都用简练而又清晰的语言描述城内的格局,非常有逻辑的让读者对所描写的城市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本书是崔溥呈于朝鲜国国王的飘海日记,因此这种写法实用意义很强。

与此类似的如:

(34)京城即元之大都城也。永乐间增广修筑。城门有九,其南正阳,正阳之右为宣武,左为崇文:其东东直,朝阳:其西西直,阜成:其北安定,德胜。城之中又有皇城。皇城之中有西苑,太液池,琼华岛,万岁山,社稷坛,太庙。(卷三二十三日)

这是对京城的一段描写,并无复杂的句式,但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具体可感的典型场景,存现句在其中起到了转换场景的作用,从城门,到城中,到皇城,不仅仅是地名的罗列,作者通过方位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京城的空间格局。

此外《漂海录》作者采用的手法往往是通过篇章或段落将一系列的存在句排比起来使用,让环境的描写更加清晰,更加灵活,更加有逻辑性,这也从侧面验证了这种飘海日记题材求细求全的性质。

这种排比式的例子主要有:

(35)川畔有佛宇,极华丽,前有五浮图,双大塔。又过虚白观,金钟铺,南渡铺,至广济桥。桥跨大川,桥上架屋,桥长可二十余步。桥所在之地即宁波府界,旧为明州时所建也。又行至三里,有大桥,桥之北有进士里。又行至十余里,由又大桥,桥上亦架屋,与广济桥同而差小,忘其名。(卷一二十九日)

(36)距岸五里许,有山隆起,东有石壁削成,前有二大石人立,其一天作人形逼真。又过融光桥至河桥铺。其南有小山,山脊有古亭基,人以谓蔡邕见椽竹取为笛之柯亭之遗址也。(卷二初五日)

(37)丰乐楼在城西涌金门外西湖岸,其北有环碧园。玉莲堂在涌金门城北,门内又有涌金池,玉壶园在钱塘门外,东坡咏南漪堂之杜鹃即此也。门西有先得楼,云洞园昭庆寺北,花柳参差,中有妇人墓。(卷二十二日)

(38)河之越岸有高墩,其前建荆门,标以“歌风台”之名,即高祖歌大风之处也。县之东南有泗亭驿,即高祖少为泗上亭长之处也。河之西岸有圮桥,即张良取履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

1.在《漂海录》的存现句中,全部使用存在句,没有使用隐现句,而且相对句式比较单一,其中“有”字句占据绝对的地位。

2.在《漂海录》中,存现句多是表示空间状态的存在句,作用是描写环境。

参考文献:

[1]崔溥.漂海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2]潘文.存现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修辞学习,2003,(6).

[3]李淑平,王智杰.西游记中存现句的运用及语用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2).

[4]王智杰,吕军.平中求变,变中求新—红楼梦存现句赏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5]彭兰玉,欧阳竹.存现句的语用考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1).

[6]王健.现代汉语存现句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1).

[7]汪如东.朝鲜人崔浦《漂海录》的语言学价值[J].东疆学刊,2003,(1).

(祝晗 四川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