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

2016-05-14 16:16何兹全
月读 2016年9期
关键词:左传华夏部落

夏商周三代,大约正在由部落向早期王国过渡,最多是个早期王国,还说不上后世所理解的统一王国。古代传说和文献把夏商周从前的部落时代区别出来,除了禹传子家天下之外,还是有些意义的。意义在于夏商周都已是许多部落的共主。这以前,部落还是互不相属。传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武王伐纣,“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史记·周本纪》)。夏、周大约是他们拥戴的共主,但他们仍都是独立的邦国。周武王伐纣,称同盟各邦首领为“友邦冢君”(《尚书·牧誓》)。是友邦,不是“属邦”。周公东征武庚,仍称各诸侯为“友邦君”(《尚书·大诰》)。

夏尚在传说时期,共主和各邦关系不得而知。商对外有征服,卜辞里有“征犬方”的记录。商没有封邦建国,封邦建国自周开始。周灭商后,大举“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立七十七国,姬姓国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殷商时期,共主和各邦国是拥戴的关系、征服的关系,周时多了一个分封。分封,就向统一走近一步。

商人信天,信天命,还没有“天下”意识。周人始有“天下”意识。《周书》《易》《左传》《礼记》《论语》都有“天下”的记载,“天下”的意识逐渐普遍。

周人所能想象的天下,大约就是当时的文明世界,包括周王和诸侯国的国和野。天下是大于诸侯国家的一个领域。春秋战国时代的天下,实体的味道渐浓。《大学》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下”,已是大于国家居国家之上的实体了,孟子“天下定于一”已是大一统,天下一统。诸侯国间的战争、兼并,使人产生了“定于一”的思想和希望。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还包括文化的统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或宗族,骨子里有一种排外感情。“鬼神非我族类,不歆其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这都是血缘关系的排斥异族的思想意识。不是同血缘祖先都不食他的祭祀。族类不同,心也必不一样。但族与族之间,也有一种联合为一体,融汇为一家的因素。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是可以联合的,夷狄、华夏也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诸多氏族联合而为部落,诸多部落联合而为部落联盟,这在古代是常见的,华夏民族,即后来的汉民族,就是一个多源的民族融合体。截止到春秋时期,民族的差异大体已比较鲜明。华夏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以现在河南为中心向四面伸延的地区,东有夷,西有戎,北有狄,南有蛮。各个地区都有民族混杂居住的情况。中原华夏族居住的地区尤其如此。西自陇,东至伊、洛,都有戎人居住。“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后汉书·西羌列传》)齐鲁之间,多有夷人。“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春秋时期,在华人眼里,区分民族的似乎已不是血缘关系而是文化关系。你是华人,如果你接受了夷人的风俗习惯,你就是夷人了。一个夷人,如果他接受华夏文化,风俗习惯同于华人,他就不是蛮夷了。这种胸怀,有助于民族融合。春秋时期已出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四海一家的思想。

春秋以来,是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些戎、夷、狄、蛮,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接触华夏族,和华夏人通婚,参与华夏人的盟会,逐渐华夏化。秦始皇统一后,三十六郡之内大体已无民族区分。秦的统一,不仅是政治统一,也是文化统一,民族的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出现真正大一统的帝国。

秦之后,两汉四百年基本上是统一的。有此四百年的统一,居住在此一大体“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大帝国内的约五千万人口,大体已泯除了先秦的民族界限,融合为一个大汉民族,过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同一个文化系统的生活。

五千万人口,认同一个文化、一个国家,这在二千年前的世界不是一件小事。文化水平不一定高过希腊、罗马,但一个文化圈内有五千万人口,却是当时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比的。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就是分裂时期,一些割据的国君也都想由自己来统一,不愿意分裂。大有作为的皇帝更不愿一寸国土被人强占。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已占有整个北方和长江上游,西域都在他控制之下,但他仍要灭东晋,作一统大帝国的皇帝。起兵南征之前,他对群臣说:“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晋书·苻坚载记下》)天下不一,饭都吃不下去,这固然是皇帝国君的感情,也是中国大一统思想文化培育下的产物。

隋文帝作了皇帝,又想灭陈。陈的罪名就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隋书·高祖纪下》)。这是责陈不按天命行事。要灭陈的道理是“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同上)。他伐陈,一定会得到天助。上天会“降神先路,协赞军威;以上天之灵,助戡定之力”(同上)。他说他的一统天下,是上天的意旨。他在一个诏书里说:“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天意。”(同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是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结合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思想是夏可变夷,夷也可以变夏。夏人(汉人)接受夷人的文化生活习惯,就是夷人了;夷人接受夏人文化,就变成夏人。这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思想的根源。有大一统思想的,往往也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前秦苻坚想灭东晋一统天下,他也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他对他弟弟苻融说:“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晋书·苻坚载记上》)这是很大的气魄和抱负。他当时统一的条件不成熟,他失败了,但和他有同样思想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是成功的。《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载有唐太宗和臣下的一段对话:

上(唐太宗)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原,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这种大一统思想往往是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结合一起的,即和友爱、和平、中庸思想结合一起的。

(选自《何兹全文集·中国文化六讲》,中华书局。作者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

猜你喜欢
左传华夏部落
中秋国庆喜相逢
从善如流
华夏回报“双雄”再迎分红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左传》笔法
Contents and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