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疑并兴,方能骤进

2016-05-14 08:09应利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因素

应利平

摘要: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谈资”的一场对话。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搜集教学反馈信息最主要的方式,更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简单论述了英语教师做好课堂提问的一些技巧,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因素;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14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维,需要教师的提问引导和激发。思起于疑,设疑置问、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循循善诱”;朱熹说群疑并兴方能骤进,提出“疑”与“进”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主张通过问与答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哲学家黑格尔指出“怀疑是安宁的反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疑问能够激发求知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常提出问题,挑起学生的疑窦,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推动他们去思考和探索。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问质疑,推动学生去参与、去寻求、去获得答案。针对学生的初始回答,教师还可以连续提问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一、课堂提问的各种因素

课堂提问由多个因素构成:提问的目标,提问的材料,提问的环境,提问的语言,提问的程序和提问的技术。教师提问活动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多侧面、多形式和多水平的影响。

教师提问的问题或者说提问的材料是学生思维的主要内容。提问材料的性质、形式、难易度、数量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提问性质可以分为:知识性问题、说明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是指教师为使学生能掌握相应的语法概念、理解具体事件、习惯用法等组织起来的问题。说明性问题,教师将教学中的复杂内容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以问题形式向学生提出,要求他们说明,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转化、解释和推断而领会内容的含义,弄清问题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问题材料的难易度也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因为问题内容越复杂、越难,对思维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分类)的要求就愈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问题,注意问题难易的坡度,循序渐进。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教阅读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阅读策略,从关键词问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激发各种程度的学生阅读的欲望。随后问一些细节性问题,带动学生去细读文章。然后提一些概括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师只有巧设提问,恰当引导,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提问形式可以多样化,同一内容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形式新颖,跌宏起伏,容易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反之,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提问的数量也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适宜的问题会提高大脑信息接收方面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问题过多,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混淆问题的主次;问题过少,激发不出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备课时需要适量设计问题。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技巧性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提问需要有的放矢,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设计要有意味和吸引力,这样的问题学生喜闻乐见,所以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思考能促思维发展,编拟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所以问题要有启发性。鼓励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所以课堂提问要有鼓励性。要促使首先得驾驭学生目前的思维,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所以提问要有多样性;学生思考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提问需要等待性;教师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设计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重点突出,所以提问需要整体性。

1. 少用“YES-NO QUESTION”,多用任务设疑,打破思维定势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但耐性不够容易分神,“YES-NO QUESTION”对于他们来说猎奇空间太小,偏明知故问型的问题不能让他们兴趣持久。

2. 多提开放式问题,拓展思维空间,训练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的思考,多渠道、全方位地探寻新的多样性方法和开放式思维方法。多提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变序提问,训练学生的跳跃性思维

有跳跃性思维能力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切入点很多,能够多方面思考或者换位思考;有跳跃性思维能力的人会对事物提出多方面质疑;也善于找出事物的规律并运用于其他方面。

课文中过长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化繁为简,打破原有的顺序或者框架,把话题的主要功能提前,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

4. 引导性提问,为学生思维扩展铺路,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经过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头脑风暴促使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要善于引导,提问是有效的途径;要激励学生,可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指导他们回答问题,因材施教;用问题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出结论。由教师会问促学生思维发展的外驱力发展为学生会学思维发展的内在驱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中学 317700)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技巧因素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提问的技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