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08:56占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占婧

摘要: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通过五个教学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语篇整体感知能力。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浅谈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84

阅读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养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要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惯性思维,用语法知识和词汇词组的学习,来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虽然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但对学生语篇整体理解能力没有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而支架式教学理论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下面,笔者就教学实例,浅谈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所依据的“支架”理论脱胎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创立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支架式教学通过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类似于脚手架的、为学生对问题的下一步理解所需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在支架式教学中,为了形成这种“支架”,需要对复杂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帮助,形成对当前学习内容较为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将其作为自己所拥有的、对下一层次问题进行理解的新的概念框架,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攀升,最终完成对整个语篇的学习领悟。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采取导入、演示、阅读、分组、写作等五个环节来开展支架式教学,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一课中的句子“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为例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1. 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是英语新单元新知识的教学中所必须的环节,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如果在导入新课时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语言情境,就可以激发更多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师一起完成新课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本课中,笔者通过“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vacation?”“Where did you go during the vacation?”等一些关于假期旅游的问题,让学生对美好假期展开回忆和讨论,并将学生在讨论时的关键词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逐步引导学生搭建关于“Travel”的话题支架。

2. 演示环节。通过导入环节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学生已经完成概念框架的初步搭建。这时,笔者再播放和展示一些备课时所选取的视频或画面,为学生展示伦敦的一些富有异域风情的人文景观、交通、特产、购物等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畅游”伦敦,通过“What do you know about London?”“ Do you know these places in London?”“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等一些对话,在衔接课堂的同时完成对语言知识和spotlight 、sight、wine、underground、train、translate和lively等生词的教学。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通过板书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导入时所形成的话题支架来降低学习和理解难度。

3. 阅读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求学生了解每一个词句的特定含义,而是通过简单提问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并初步对信息进行简要的整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习惯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和核心主旨,形成与话题框架的初步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细读,让学生对之前形成的话题框架进行深化和细化,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4. 分组环节。在教学中,阅读形成新知识的输入,而写作则完成对知识的表达,因此,当学生初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后,应当适当安排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输出训练。为降低学生的难度,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话题框架,选择相对熟悉的地方进行自由交流和记录,并进行信息的整合。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完成“脚手架”的搭建,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提供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5. 写作环节。当学生完成对信息的整合后,小组成员按照分组环节所形成的框架分别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加工和表达输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作文进行相互批改,让学生在这一环节进一步加深对新学语言知识和文章结构的掌握。在学生所完成的短文中,既有学生自身努力学习的成果,也有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前面各个环节相互启发、相互支持的结果。

三、结束语

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结合和五个教学环节的循序渐进,既完成了情境创设和“支架”搭建,为学生降低了处理语言信息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形成对整个文本框架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搭建“支架”的方式,不断完成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对新知识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搭建新的“支架”。在这一教学方式中,教师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和支持,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都成为独立挑战新知识的勇敢者。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中学 338000)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