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中知识点的梳理

2016-05-14 10:06覃志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覃志煌

摘要: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感慨:内容多,时间紧,一节课下来,知识点没整理完或整理完也花了大半节课了。如何在短时间内梳理好知识点是毕业班教师要处理好的一大问题。复习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复习效率低等。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使用EEPO平台互动方式,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复习教学;平台互动方式;知识点梳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2

MS-EEPO是孟照彬教授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EEPO”即“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的英文简明表达式。“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众多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易操作的课改模式。

在数学复习课上,因为时间紧、知识容量大,所以,适合用平台互动方式指导学生复习。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选择一个关键的目标要素(知识点、能力、方法等),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并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主动积极地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强化学习的教育形式。平台的实质是:分角色作业,人人都有事情做,人人都做不同的事情,目标是共同完成一个方案,共享学习成果。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汇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所以,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使知识点系统化和结构化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一节课下来也不懂教师讲什么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整理出一个章节的内容,没有半节课以上的时间是整理不出来的,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攻克这一难点,笔者充分利用EEPO平台互动方式,充分发挥单元组的力量,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把整章书的内容梳理出来。下面,就笔者对数学复习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复习“概率”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的:

1. 学生浏览课本相关内容。(3分钟)

2. 教师给出预设向度:事件、概率、概率求法、用频率估算概率。(1分钟)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分工,组员根据组长分配的任务找出相关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微型卡上。(比如:概念、公式,注意的问题,易错点、可举例。)

角色A:有关“事件”的知识点。

角色B:有关“概率”的知识点。

角色C:有关“概率求法”的知识点。

角色D:有关“用频率估算概率”的知识点。(4分钟)

4. 四人组交换微型卡,修改补充。(3分钟)

5. 教师检测一组,有补充的组进行补充(有错的要及时纠正),教师补充、精讲形成网络图。(3分钟)

又如在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以这么梳理知识点。

1. 4分钟浏览课本相关的内容

2. 预设向度:(1)相交线、垂线;(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平行线及其判定;(4)平行线的性质。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分工,每人找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出来,(比如:概念、性质、定理等),并把它记录在微型卡上。(6分钟)

3. 两个4人组相同角色交换微型卡,修改、补充,教师检测。(3分钟)

4. 一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没提到的知识点教师补充,形成网络图,(2分钟)

在这两节课中,利用单元组梳理知识点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通过用卡呈现成果和教师的检测,有效防止了学生“空听、假听”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认真翻一翻书,写一写概念、公式、定理、易错点等等,使学生“听一遍不如看一遍”,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模式。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虽然每位学生整理的是一小部份的知识,可几个学生一起整理的内容不同,综合起来就是所有章节知识了。当然,一组学生整理出的知识是有限的,为此在检测过程中,有补充的要让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教师要进行补充,这样师生共同合作,就可以整理出知识网络图,这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整理出知识网络后,教师要注意精讲哪部分重要的考点,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及应用。

当然,中考复习,教师应该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效地指导中考复习。在梳理知识点时,用EEPO平台互动方式指导学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陶圩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