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5-14 11:20周燕
甘肃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导语人格兴趣

周燕

【关键词】 语文教学;兴趣;人格;导语;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51—01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发挥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1. 渊博深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单一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需要的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能让他们开阔视野的教师,那些一涉及其他知识就支支吾吾,运用知识捉襟见肘的教师,势必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知识体系应该像一棵大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是树根,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树干,广博的其他知识是树叶,三部分缺一不可。

2. 高尚的品格和素养。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教育者,也是他们生活上的引路人。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基本的知识外,还有道德的准则和做人的道理。这些需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格和素养,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幽默生动的语言。有些教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始终都以平铺直叙的语调在讲课,语言枯燥无味,毫无趣味可言,学生听久了难免会产生听觉疲劳,渐渐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教师的语言风格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有序的语速教学的话,一定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语,培养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段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会对这篇新课文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会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去学习课文。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己的特长,设计运用不同的导语,包括讲故事、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和成语接龙等等。

三、注重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练习。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体验性和探究活动性的问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途径来设计流程:1.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2.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适时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将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导语人格兴趣
导语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