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确认与班级仪式化管理探讨

2016-05-14 09:40刘秀莲
教育界·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刘秀莲

【摘 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社会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热点,其中的角色确认观念,从人的社会角色出发,结合班主任日常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角色确认角度来分析班主任和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景中角色确认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仪式化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 角色确认 仪式化管理

在社会行为学研究中,自我呈现方式的理论已经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话题,并有了成熟的理论成果。译介作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方式》作为代表性的著作,重点探讨的是,在日常状态下一个人如何呈现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一理论关注的问题与班级管理中所涉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关注个人在日常状态中的行为,所以借助这一理论来思考班主任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同时这样一个比较前沿的角度可以丰富和充实班级管理工作。

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理论出发,思考班主任工作有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即教师,二是被管理者,即学生。这两个角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整合在创立和谐班级这一目标之下。问题的思考如果能够很好兼顾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就班主任来说,班级日常管理中,作为管理者,要律人,更要律己,从自我的管理出发来管理学生,这是最理想的管理原则。而从自我呈现角度来考虑,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个好的“表演者”。班主任所做的“表演”,其实质是个人的角色化,班主任是特定工作场景——学校所赋予特定对象的一个身份确指。这一角色指向规定你必须在此场景中是一个教育者,有一套源于社会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约定。而所谓“表演”,就是班主任自身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行为规范纳入到对于“教师+班主任”这样全部规定性中。尽管在其他的场景中,可能你可以“放松”这一行为约束,而在此场景中你必须用“表演”来实现自己的身份确认。只有这一身份确认你的“表演”的最优化,才能得到管理对象的确认,这样你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你的管理对象已经认可了你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所以管理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而对学生而言,同样也是首先强化自我的身份确认。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认识能力的不足,在日常行为中,往往会陷入身份确认的迷茫,也就是“角色混淆”,把家庭角色的某些特质带到学校,造成角色错位。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有过激的行为,甚至有些学生会选择极端的自杀行为。说到底,这其实是学生的角色确认出了问题。在学校,你是学生,“学生”身份的应有之义是“受教育者”,这就注定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错误可能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纠正。如果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合对自我呈现方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其内心可能对老师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的度存有认同感。而不会对批评本身有过激反应。之所以有些学生走向极端,主要是因为他们将家庭中的一些自我确认的影子带到学校来了。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家长和学生埋怨,家里从没有骂过打过,所以按此逻辑出发,他们觉得在学校也应受此“礼遇”。这是典型的自我呈现时没有选择相匹配的行为方式。学生应该在学校这样一个有别于家庭的场合中有相应的角色转换,才能有进入到此场景中所要求的自我呈现方式。

自我呈现方式在“表演”这一层面上,要求班主任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热情饱满、精力充沛,这是良好的自我呈现的关键。良好的精神风貌来自情绪的自我管理。一方面,在业余时间里你会有这样那样的人生苦恼,但这不能影响你在工作时间里的情绪,否则班级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时间,受工作压力影响,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会使我们的情绪受到干扰,不能平静。但恰恰在这个时候,班主任更需要良好的情绪管理,否则我们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说在某种情景中,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需要你去处理,这时候你的情绪受了影响,很生气甚至有些愤怒,但如果把这种生气带到处理现场,就是不妥的。你必须设法平复情绪,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愠而不怒”的状态中,也就是你“佯怒”而不是真生气,这样你既可以理智地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形,又可保证自己在此局面中的威慑力,这样,问题的解决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

在班级管理中,角色自我呈现方式中的“表演”要适度的仪式化。相比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下仪式化是一个严重缺失的过程。有些观点总认为仪式是长期形成的,具有一成不变的特点。但现代社会科学认为,仪式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社会阶段都会对仪式注入新的内容。而“仪式化行为”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指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套个人化的、重复进行的、遵循一定程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考察,仪式化为人的日常生活赋予一种庄重感。我们都知道,正是庄重感所带来的人生意义,使得在这样的场景中人的感知能力比平时更大。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当前学生在校学习中仪式化内容越来越少,这容易导致学校生活处于平庸的状态,不能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感染力,从而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

那么班主任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自我呈现仪式化呢?班主任工作的仪式化部分,最能体现的场合是班会。班会中的仪式化可以从班会主题入手进行设计。通常大家习惯于在班会中探讨行为规范中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这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班会中设计对人生哲学和理想这些大问题的关注,然后用仪式化行为强化它,比如口号化的班会仪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总是通过仪式化的方式来强化节目的风格与主题,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响亮的口号并在每次开班会的时候让大家齐声高喊,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常态性论辩,教师提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班会上让学生就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展开自由辩论。在形式上大胆借用大型辩论赛的方式或者法庭辩论的方式来进行。当然这种仪式化中,重点是激起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有别于日常状态的自我呈现方式之中。

角色确认与仪式化,如果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那么在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身份确认是让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进入到一个特别情景的前提,就像在表演中演员“入戏”一样;而仪式管理是一种对身份的强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班的学生会有一种统一的个性气质,这些个性气质往往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个人气质对学生长期影响的结果。如果班主任与学生在学校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清晰的自我确认,并使自己的行为进入到一种仪式化的过程中,班级管理效果无疑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