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新论

2016-05-14 06:30薛冰洁周云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智者教者学者

薛冰洁 周云华

[摘要]在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知者”“匠者”和“教者”的教师角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师若要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就必须根据现实环境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嬗变,学做智者、研者、学者。主要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内涵、传统教师角色在新时代的不适应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的趋向等问题。

[关键词]旅游学科教师角色智者研者学者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9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教育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传统旅游学科教学情境下的学生角色形象是被动的知识的受者、思想的仿者、学习的苦者。当今旅游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构者、思想的跃者、学习的悦者。而要促成这种转变,关键却在教师。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角色定位不准,学生就不可能完成其角色的转变。因此笔者以为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智者、研者和学者。

一、师者:由“知者”变为“智者”

所谓知者,是指在传统旅游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作为旅游知识的传授者、托管人和垄断者。其教学表现大致为:(1)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2)教师在教学中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则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3)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程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就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评定。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智慧的艺术,是人对人的启示、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验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正如有学者提出的:“教育在今天,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戈拉也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逐渐由“知者”转向“智者”,教师作为智慧化时代的代表已开始被社会公认。

那么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市职教类特级教师张忆文就是这样一位智慧型的教师。笔者特别叹服的是张老师对机械教学的职业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对机械问题的机智敏锐性和教学成熟性,对机械概念阐释的透彻洞察力和深刻理解力,对机械教育功能的探求激情和乐观向上。每次观察张老师的课,品读张老师的文章,或是交流发言或是简短评课,都觉得她就是我市智慧型教师的楷模。细究张老师的这些基本素质如何而得,想必不是一两日就能得到,必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点滴小事认真做起,读好每本书,备好每节课,研好每个问题,究好每个概念,虑好每个学生,思好每次得失。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教师,不一定都能成为像张老师这样的智者,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并追求这些素质,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向智者靠拢,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

二、师者:由“匠者”变为“研者”

“匠者”即匠人,他们就是对无生命的“物”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组装和叠加的人,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机械重复,他们最关注的是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而“教书匠”亦雷同于手工作坊中的匠人,他们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教给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方法,很少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他们只教书,很少把教书的着眼点放在育人方面。他们教上几年书,大致熟悉教书的套路以后,便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周而复始、固定不变的“老簿子”,老死都不变的“老皇历”,一辈子都诵读的“老经书”。他们的工作成了一种一成不变的机械重复。教师的教书匠角色之所以能延续如此之久,主要是由于过去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再加上体制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靠“吃老本”度日。

传统的“教书匠”已完全不能胜任现代旅游教学工作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确定新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已刻不容缓。

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旅游教学的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以我市旅游学科带头人职教中心的金红老师为例,笔者对金老师亦观之研之再言之,发现金老师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对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对新课型构建积极探索和尝试,对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和融汇,对教学策略完整设计和准备,对教学对象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并对自己的教学人生有着清楚的规划和思考,目标明确,常作反思和总结,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做好当前事和手中事。金老师的教学实绩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就会更愿意去思考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所以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

三、师者:由“教者”变为“学者”

传统意义上的“学者”是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学者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至少在某一领域有一定造诣,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及独到的见解;(2)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不断向上的治学精神;(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风潮并被一部分人认同。笔者所言的“教者”显然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者,“学者”是指专业教师的新角色,即学生学习的伙伴、整个教学过程的促进者,而教师自身应是终身的学习者。

什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呢?即师生站在平等自由的心理平台上,达到心灵的交融,情感的沟通。在教学方式上,亦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互作用与合作,与学生进行伙伴式的学习、合作和讨论,共同建构新型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所谓学习的促进者,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即引导、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教师既要向学生“传知”,更要引导学生“达识”,“传知”是手段,“达识”是目的。教师唯有引导、促进学生“转知成识”,才能使学生获得有效、自由的发展。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更是毋庸置疑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者每时每刻都会碰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充电,才能胜任角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师只有先成为好的学者,才能成为真正好的教者。

高新园中专的吕玉琼老师是我市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旅游专业教师,她所任教的班级在近三年的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合格率都超过60%,是同专业教师中的佼佼者。深究吕老师的教学过程,才知成绩的取得与之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和探索高效课堂息息相关。吕老师的课平实无华,但学生爱听,是因为她总是能找到与学生交融和沟通的支点,合作探究得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实,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转知达识”这方面也做得特别到位,针对当前旅游教学材料地位凸显的新形势,每节课吕老师都做到了以旅游实例导引旅游结论,学生不仅见多识广,而且因结论的获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所以学生掌握的旅游知识特别牢固。作为吕老师自身,更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于各种场合,默默无闻地耕耘于自己的三尺讲台,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坚持定期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因此,在“终身学习”环境下,教者也具备了传统意义上学者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就是说,一个爱学习的教师最终也会成为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真正学者。

总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或者默默无闻的孺子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学活动毕竟是一项讲求高超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活动,教师如要在“品悟浑然”中进入到“悦志悦神”的教学智慧境界,就必须根据现实环境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嬗变,学做智者、研者、学者,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获得理解和彻悟,丰富教学的技艺,成为一名能够享受美感体验、心灵愉悦、洞见澄明的智慧型教师。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智者教者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智者说
智者说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学者介绍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智者常乐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