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实现全学科实践育人

2016-05-14 08:53薛丽霞袁丽秋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东直门中学学会

薛丽霞 袁丽秋

新课程改革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东直门中学的课程建设关注知行统一,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段的融合,让师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全学科实践育人是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综观学校80年的办学历史,东直门中学的办学始终保持着建校伊始的平民本色,课程始终强调文理协同,注重基础与实验、实践,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学会自主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四个学会”为核心的东直门中学课程体系。我们在实践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求索,逐渐形成了东直门中学特色课程体系。“知之始 行之成”是我们课程建设的主题,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学校、教师真正关注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融合开放的系统。我们的构建思路具体如下。

1.关注学习路径和方法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学习为方法,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开展校本化课程建设:既有学科特色的实践课程,又有教研组间穿越学科、携手开发的课程;既有围绕东直门中学特色开展的研究性课程,更有充分发挥博物馆、科技馆等实践基地的功能而开发的综合实践课程。

2.注重跨领域有机融合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会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课程作出规划和协调,使课程穿越课堂边界、学科边界、校园边界。如基础性课程的“经典演绎”课程、“科学实验课”,拓展性课程的博物馆课程、“益智玩具制作”等。我们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发动机维修”“自主研修”等发展性课程,满足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索、实践的平台。

3.进行跨学段课程整合

学校如今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这让我们有机会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从生命个体成长的全方位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定位、目标以及现有的课程结构、设置,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培养目标,进行跨学段课程整合。我们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开发包括学科、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例如,中小学数学课程中都有黄金比的内容,我们从衔接的角度看这一课程内容,于是决定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重新设置目标。

猜你喜欢
东直门中学学会
在多解中学创新
学会分享
谢亮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历史上的三条东直门外大街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