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2016-05-14 11:39拉巴旺堆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历史自主学习

拉巴旺堆

摘要:“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是课改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用这一理念来指导教学,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构建出高效历史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 以生为本 自主学习

“教不越位”是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也是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思想。但是,大部分教师看到“教不越位”这四个字之后,很不理解,尤其是在应试教育、高考的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是“胡闹”,放任学生进行“自学”就是浪费时间,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也为了有效的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思想的转变工作,之后,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笔者对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历史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综合而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选择教学方法——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教学方法选择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顺利的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以生为本”理念有效贯彻落实的前提。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改变“灌输式”“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为了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在教学《国共十年对峙》的教学时,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将“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两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二、组织教学过程——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如果说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以生为本”理念的关键因素,那么,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过程的组织就是发挥其价值,确保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基础。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组织“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来给学生搭建主动求知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在自主高效的历史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片断一:播放袁腾飞对《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和我们对初中所学知识的了解,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国共的十年对峙。

生1:国共对峙十年期间,我们经历了长征。

生2:国共对峙十年期间,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思想。

生3:开展了土地革命。

……

师:大家说的已经很全面了。今天,我们就重新具体的学习一下这期间发生的一些故事。(板书:国共十年对峙)

这种组织学生讨论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在自主回忆、互相交流中顺利的走进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重点不在导入上,而在实际教学中,所以,除了在导入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之外,我们还要有意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片段二:师出示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中共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

师:思考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进行自主学习,但在自主学习中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生自学,并交流)。

师:在自主学习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下面这几个问题存在疑问,比如,为什么毛泽东要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共历史上产生的作用?

……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大家可以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生1: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

生2:起义后的部队受到了重挫。

生3: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的能够积蓄革命力量。

……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但都不全面,比如: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质是中国的革命本身就是农民革命。等等。(多媒体展示这一问题的总结答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为什么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强化理解,锻炼能力,而且,对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组织试题讲评——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试题讲评是各个学科教学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讲到底的模式,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分析、自主交流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进而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势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厂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

该题是教材中的一下讨论题,所以,在讲评时,我并没有和以前一样将答案直接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对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实施教学评价——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活动之一。但是,在以往的评价环节中,我们的评价仅是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敷衍,每天、每节课都是一两句的“不错”“很好”这样的评语,学生常常就忽略了,根本展现不出其价值,根本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课堂讲评中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而,使学生在互相评价、自主评价中重拾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课改下,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自主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说一说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进而,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题。

总之,作为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有效的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交流、独立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霁.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校园,2015,(12).

[2]李黎明.构建以人为本的高中历史课堂浅探[J].教育,2015,(40).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高中历史自主学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