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2016-05-14 12:09陈淑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悬念微笑

陈淑君

摘要:针对数学教学本身比较枯燥和烦难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快乐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让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快乐地成长,不仅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每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愿。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教学 微笑 悬念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老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每天走进教室就要与可爱的孩子们互动起来,开始今天美好的数学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变得十分必要了,已达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二、在悬念设置中快乐起来

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能力,为他们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例如,在向学生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在教授设置两个变量X,Y,后,并向学生讲述了建立了两个方程组来求解出两个变量后,我会讲述另一种方法,我开始告诉同学们有两种奇怪的小动物其实可以更简单的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鸡变成了只有一条腿的独腿鸡,兔子变成只有两条腿的怪兔子,题目条件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样一个假想来给孩子设置悬念,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导他们向总的腿的条数会减去原来的一半,而头的个数是不变的,这样一来腿的个数减去头的个数会是什么呢,学生再这样的悬念中就能明白是兔子的个数,从而总数减去兔子的个数便是鸡的个数,学生便可以想听故事般学会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了。教师要用边问边导的课堂教学范式。这样一种“问”与“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让学生快乐学习为目的、培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数学学习能不快乐吗,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为牢固。

三、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比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会提前做一些塑料模型,其中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还有正方形,并标出每条边的尺寸,并且在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中,要把模型设置成可以改变角度,通过告诉学生这三个图形的特点让他们来总结所有平行四边的规律,即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内角和为180度,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时特殊的长方形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更加开心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高斯算数”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教材。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1.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快乐起来,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学完一部分知识后,我会放弃传统的老师出题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出几道题,再从学生出的题目中筛选出一些题目组成一套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做起来更顺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2.将游戏引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将游戏引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3.在猜想中快乐起来。波利亚曾对“猜想“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神关注于听课上面而不会犯困或走神。

4.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浅议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杨洪广.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与激情[J].才智,2011,(15).

[3]王艳玲.浅谈实施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1,(20).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悬念微笑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