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花飞减却春,驰骋古今展雄才

2016-05-14 05:07叶华茂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功利写作方法命题

叶华茂

摘要:历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得高分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考生多"就事论事",难以因小见大,难以参透命题者的命题意旨,写作时难以由作文题目去思考现实社会生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语文一线教学的老师应该教导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拓展,并亲自写下水作文,让学生学会因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获取发展分,展现高中生的思考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命题意旨;因小见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21-02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卷Ⅰ语文卷中的漫画作文题目,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所到之处均可听到人们的热议;所谓的看哭了无数家长的满分作文也迅速传扬开来;各路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时之间,全国上下,有褒扬此看图作文有效地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价值观,还能够引导考生思考现实社会生活问题,并成功地避免猜题押题和僵化的"格式化"作文套路;也有贬责中国高考作文只出一个题目没得选,话题不开放,不敢让考生直面社会热议的实际问题,不看重考生的逻辑说理能力、立论的严密性以及论据的充分等。

但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不应该把关注重心放在中西方作文题目的对比上,因为任何的改革都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应该仅简单的教导学生"就事论事",仅就材料的含义、范围和写作任务来行文;而应该更关注学生平时作文训练中的思维拓展训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旨,从而能在一片飞花中忧春减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展现作为一个高中生所应有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博胸襟,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会这个技艺呢?

1.练就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本质

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要使高中的作文教学活动更有益,首要是找寻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即教会学生能透过材料看到命题者的命题意旨。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材料,从现象看,是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先考了100分,脸上有一个吻印,满脸的开心;后考了98分,脸上有一个掌痕,满脸的不开心。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先考了55分,脸上有一个掌痕,满脸的不开心;后考了61分,脸上有一个吻印,满脸的开心。很显然,这两个孩子不是命题者要歌颂或者讽刺的对象。因此,如果全文一直在大论特论孩子学习成绩因受奖骄傲而退步或者因被惩罚而进步,或者写成吐槽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甚至批判父母的战斗"檄文",不能解剖出其背后隐藏的社会价值评判体系,就会偏离题意。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写作就极需这种不是"就事论事"的思考力,即善于从材料中,找出所创设的情境背后的本质的、具有对立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整个社会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唯分数论"。只有跳出画面或材料,由实到虚,由表及里,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这对社会矛盾,给下文的拓展定下立足点,方能更显逻辑的层递性和思维的深度。认清命题意旨更能深入思考当今中国的教育:不可有过于严苛或过于宽松的极端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理性看待分数的进退,让孩子在鼓励的阳光下健康、幸福成长。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对得意时的赞美和失意时的批评,多看到多肯定孩子努力、进步与发展;暂时的退步也不要气馁,不苛求。教育观正确,就不会出现为得到师长表扬而故意前一次考差后一次考好的现象;更不会出现被标榜为超级高考制造工厂的学校了!

2.练就因小见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教会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导因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即横向联系推及各行各业,思考这一现象是社会普适性。郭沫若不也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这种精神。"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要从教育入手,进行适度横向拓展,如借教育的功利引发思考,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各行业不都是趋于功利者居多吗?功利者缺乏前瞻性和全局观,忘却了本心,忘记了初衷,才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如多地在建或投入使用没多久的大桥、高架桥等建筑物的坍塌;前仆后继的"老虎"们难以计数的贪腐款物;为牟利而枉顾食品安全的诸如三鹿、肯德基、麦当劳等商企业;各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农民滥用化肥和残留严重的农药……能进行横向联系更见写作者广博的思想情怀,这样的写作方法不是更接地气了?不是更接近国家层面在有意做的引导?不是更接近国际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力的方向?

3.练就客观质疑:辩证思维展严密

除了教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和横向联系,还要教导学生注重思维客观性、严密性。爱因斯坦也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两个分数差距悬殊的孩子的前后遭遇明显不同,为何遭遇会不同?不同的遭遇正常吗?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给予的"评价"——表扬、肯定或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是家长对孩子评价的全部吗?是教育的全部吗?教育为什么需要功利思想?教育的功利思想有何不可?追逐分数真的不好吗?数字的变化也是单位、部门、企业乃至个人的晴雨表吗……总之,要教会学生思辨性,能借题引发客观思考,在不断的否定中,逐渐展现考生思维的缜密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会学生作文方法,有法子可依,学会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展现学生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作文的等级的目的。但仅仅是教学生方法还不够,教师应在作文教学课多下功夫,多写下水作文,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写作的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主张,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和技能结合起来,学而不用等于白学,学用要一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积蓄多年的富有时代感、思想性、文化感的人文掌故和作文方法技能结合起来,一片花飞减却春,让一篇佳文展高中学子"驰骋古今"的才思!参考文献:

[1]郑喜利,《高考语文看图作文的备考策略》,2014-05-24

[2]第斯多惠(德)《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5年

[3]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

猜你喜欢
功利写作方法命题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