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分析

2016-05-14 07:07牛婷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课堂教学

牛婷

摘要:本文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方法;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方面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习惯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92-02地理是中学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为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区别。而且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学好初中地理是摆在初中学生面前的问题。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形式活泼、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图文并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初中地理不参与中考,长期以来,在考试分数重于一切的影响下,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后时间对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更是痴心妄想,所以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应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是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多联系学生每天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气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学习中国地区差异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甚至可以拓展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方面,如"南方米食,北方面食"、"东北地区人大多会滑冰、滑雪,南方沿海的人们更善于游泳"等,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再到全球性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气候变暖、战争冲突等,这些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留下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课堂效果会更好。

2.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新课程教材的改编,内容更简练,地图和图片更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突出强调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地图、活动等,也可以补充教学内容,适当拓宽学生视野。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中介绍温度带和人们生活联系时,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从学生爱吃的水果入手,列举菠萝、橘子、苹果等一系列不同温度带水果,让学生区分,从而既学习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结合讲述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和景观图去理解。

3.挖掘教材里的探究资源

地理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探究得太少。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形成压抑的学习情绪,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要改变目前地理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侧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地理教材充满了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资源,需要我们慧眼挖掘并合理利用,就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地球和地球仪》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地球仪,《地图》的活动中指导学生用泡沫或者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活动中让学生探究"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等。笔者在让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时候,把教材中提到的泡沫、橡皮泥材料改成了不要学生花一分钱的家乡常见的黑粘土,学生们探究得很有兴致。教师巧用教材里这些活动资源,不仅能让学生投入地学习,而且在具体活动探究中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

4.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结合,激励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开拓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合理性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主要应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把握好难易程度,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树立学习的信心。

5.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入、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打破"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介绍"南水北调"时,用重着色突出"南水北调"的起点长江流域和终点缺水的西北和华北地区,用颜色闪烁显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同时强调东线方案的优势,复习巩固京杭运河,了解沿途经过的省级单位: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概念。

总之,实现初中地理课高效课堂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必须提高的能力,当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上一堂真正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