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技能探讨

2016-05-14 11:37周永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车轮新课标课堂教学

周永华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里解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时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的。一是教案的设计,二是课堂的调控。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新的知识的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节课的成功起到良好的开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数学教学,更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现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的要求

1.导入设计要有新颖性。

新颖性是具有创新的事物的共性,是每个学生希望得到的,能使学生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愿望驱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探究。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新颖的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古人云:人之情不能乐其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这就是说,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学生只有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自觉地学习。也只有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有趣味性,才能使学习兴趣盎然。

3.导入设计要有迁移性。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等是决定新知识、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的共同因素越多,清晰度越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导入设计既要强化正迁移,又要防止负迁移,既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保持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4.导入设计要有启发性。

2011年新课标里特别强调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教师才给予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在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但首先要有启发性情境。如一老师在讲“比例”第一课时,“哪位同学能够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

5.针对性地进行导入。

导入的设计在“已知”与“未知”这两个彼岸架设一个桥,使学生通过“旧知”这个阶梯很自然快速进入新的知识的范畴。因此,导入的设计要服务于新知,要具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环境出发,服务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比如有位老师在上六年级“近似数”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班有多少人?咱们六年级共开设哪几门功课?你的体重多少厘米?你的体重多少千克?这些数据哪些绝对准确?从而引入准确数与近似数,可谓朴实自然、贴近生活。

6.导入设计要有变化性。

小学生好奇性强,喜欢新鲜的事物。2011年新课标里也特别强调挖掘资,激发兴趣。所以应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时不能长期采用一种导入方法,要挖掘教材资源,开发周围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不至于久而生厌。这就要求导入的设计要注意随内容、环境学生的认知而不断变化。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教材特点注意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听一位教师上课中,上课前,师:请大家做一个最容易但又最不容易的动作,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动作吗?学生异口同声:想知道。师:“举手,看看大家试一试有多少人举手?”结果全班同学举手,师:“我现在给一个数学问题,看谁能够举手。”抛出问题,学生进入预先设计的“圈套”。

二、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节课的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却有常见的形式。

1.质疑导入新课。

教师巧妙设置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从而萌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进而自愿的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有位老师“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师这样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假如你骑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说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2.实物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或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物,展开时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常见的导入方式。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物,学习平行线、相交线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纵横交错的公路、电线、火车的铁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并渗透类比分类的教学思想。

3.材料导入新课。

可利用的材料及其广泛,只要能为主题服务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包括故事、谜语、成语、对联等等。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一定新意,让学生感到眼前一亮,让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同时切中主题。教师可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的顺序和教学容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使之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过程更趋向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前“导”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然无一定规律,但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车轮新课标课堂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车轮的位置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