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文体学分析

2016-05-14 15:22李凯庆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体学

李凯庆

【摘要】基于文体学的理论从情境环境,象征手法来分析诗歌《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旨在分析诗的主题并不只是讨论人性的两面性,而是关于战争的反战诗。

【关键词】文体学;语场;象征手法;反战诗

一、简介及背景

In me,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商讨聚会,各执一词,纷扰不息。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把“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梦想解放出它们的双脚,舞蹈不停。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于我,穴居人攫取了先知。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佩戴花环的阿波罗神。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唱叹歌吟。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

Look in my heart,kind friends,and tremble。

审视我的内心吧,亲爱的朋友,你应颤栗。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因为那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这首诗的作者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1886—1967),他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反战诗人及小说家。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自愿参军,并在一战的战场上表现英勇,屡建功勋。但是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和战友的阵亡让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祸害,因此他于1917年退出了军队。回到家乡之后,萨松以大量的诗歌文学作品表明他的反战立场,其中最有名的作品都是描绘战争中的恐惧和空虚,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二、情境语境分析

对这首诗主要是从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来分析,首先从情境语境开始。

语场:从诗的题目来看,诗人把他自己划分成了一个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层次,所以可以把这三个词当作是诗的三个部分的浓缩。三个词是诗人的三个阶段,全诗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处在战争中的诗人,第二个是对于战争自我反省的诗人,最后一个是劝诫他人在战争面前检讨自我。结合诗人的参战经历可以得知,最开始诗人对于战争是狂热的,被他疯狂的想法和欲望所蒙蔽,在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过后,他开始自我反省,最终认识到和平才是最美好的事物。所以这个“过去”指的是诗人对战争的狂热以及他在战争中丧失掉的理智。而“现在”则指的是诗人在自我反省后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对战争的狂热所蒙蔽了。在反省之后,诗人劝诫他人思考战争,尤其是参加战争又饱受战争的折磨的人,因为诗人坚信,理智和良知可以战胜心中的欲望和疯狂,而战争会被和平所终结,这便是“未来”。因此这首诗有三个语场:过去、现在、未来。

语式:这首诗是西格里夫·萨松所做,语言产生者和语言接受者的关系是作者和读者,从语域和它传播的媒径来看,这是一首用来阅读的自由体诗。

语旨:语旨可分为个人基调和功能语旨。这首诗围绕着诗人的参战经历来表达诗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诗人基于自身经历,对读者提出了反思战争,反省自己的劝诫,告诫大家应该为战争中的利欲熏心和狂热想法而羞愧,所以它的语旨是功能语旨,而它的交际目的是说教性的。

三、象征手法分析

“穴居人”,在柏拉图式神话里,穴居人是一群住在洞穴的人,他们的手脚被绳子捆住,背靠着洞口,面对着洞穴墙壁。如果有人从洞口经过,那个人的影子便会被阳光投射到墙壁上,而这些穴居人则认为影子是世界唯一存在的东西。直到有一天,一个穴居人思考着“这些影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他挣脱了绳子,爬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美丽多彩的世界,他回到洞穴,告诉其它穴居人,影子并不是世间唯一存在的事物,然而其它穴居人并不相信他,最后将他杀害。

“带花环的阿波罗”,阿波罗一直是掌管光明的神祇,在人们的印象中,阿波罗就是光明。然而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一直是戴着月桂花环的形象。在古希腊,月桂花环是给在竞技场中的胜利者的奖励,在古罗马,月桂花环则是对战争中战士,将军的嘉奖,因此月桂花环有着战争的暗示。

“亚伯拉罕的聋耳”,亚伯拉罕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这是个被真神选中和庇佑的人,他是神的旨意的传达者,是神的仆人,神通过他来向教众表达意愿。那么亚伯拉罕可以作为一个真理的象征,但如果他是聋耳,他如何能聆听神的旨意,如何能得到真理呢。

“穴居人”、“佩戴花环的阿波罗”、“亚伯拉罕的聋耳”,诗人引用这三个典故来象征那些被蒙蔽的人和真理,尤其是指那些参加战争的人们,在战争中他们丧失了理智和良知,看不到内心对和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使得人性蒙尘,使得真理被掩埋。逃跑掉的穴居人,阿波罗,亚伯拉罕象征着人们的人性和良知,对光明和真理的渴望,而剩下的穴居人,月桂花环,聋耳则象征着愚昧,战争以及对真理的忽视。

四、结语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是该诗的点睛之笔。老虎,狂野,充满力量,危险,蔷薇则是,娇弱,柔软。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意在表达人性的两面性;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意在表达那些强壮、坚韧的人也会有一颗柔软敏感的心,如同成语“剑胆琴心”。

但是我认为,当结合到诗人的背景和这首诗的题材后,这句话表达的是战争终将被和平取代,而对战争的渴望亦会被和平与良知所征服。在诗人参战后,对自己的反省产生的感悟,使得他对战争心生厌恶,也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们深表同情。因此,“老虎”代表着战争,屠杀,而“蔷薇”代表着和平,人性與良知。也就是说,屠杀会被人性所洗涤,疯狂的欲望会被良知所压制,最终战争会被和平所终结,这就是这句话最根本最深层的含义,也是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猜你喜欢
文体学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Stylistic Analysis of Excerpts of Animal Farm
An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English Based On A News From TIME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prah Winfrey’s Speech at the Golden Globes
The Analysis on Understatement and its Effects in Oliver Twist
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Stylistic Analysis on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