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悲剧结局探析

2016-05-14 15:22赵旦旦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

【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小说以客观,冷漠的笔调,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富裕的农家姑娘爱玛不安现状,追求浪漫爱情,几次三番出轨,为维持奢靡的偷情生活,身负巨债,最后服毒自杀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其童年的成长环境,丈夫的形同虚设,情人的虚伪欺骗,资产者的敲诈勒索,自身的性格弱点分析其悲剧结局。从而探究福楼拜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刻性。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悲剧

包法利夫人,即小说中的主人公爱玛,这个身份限制了她的自由,她无论怎样放荡,怎样厌恶婚姻生活,始终都逃不出生活的枷锁,终究是普通平庸医生的妻子,以人们可以接受的包法利夫人存在于社会。最终她选择以死亡结束不安的一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女子的悲剧结局呢?

一、童年的经历与修道院的教育

她是佃农的女儿,一名乡村姑娘;13岁被送去修道院学习,受到浪漫主义的忧郁的侵蚀;从每月来修道院的老姑娘那里听情歌,借来传奇小说,内容无非有关恋爱与浪漫爱情,她梦想着自己成为女庄园主,遥望白羽骑士的到来;15岁她读了很多的这类书,崇拜那些出名和不幸的妇女。她感到腻烦,但又不愿承认,她虚荣,强制自己保持平静,心中没有忧愁;最后,她与院规格格不入,父亲接她回家,大家并不惜别。然而回到家的爱玛又讨厌田野,想念修道院。

在这里,作者一方面写了爱玛对教会神秘氛围的回忆与留恋,另一方面也表明教会无法解救爱玛,爱玛没能领会真正的教义精神,也不是一个虔诚的信教者。她忧郁,耽于幻想的性格在修道院养成,她在现实生活中碰壁便退到教堂寻求庇护与解脱,她只是把它当作避难所,这更加重了她的空想与烦恼,以为所有的烦恼可以通过信教就排除,以為所有的罪过只要忏悔就被原谅。

二、丈夫的形同虚设与不理解

爱玛的丈夫,查理医生,与爱玛的大胆激烈相比,他显得怯懦胆小,他怕思考,喜欢爱玛,总是去拜尔托,可是他不细想他为什么去?在他妻子在世时;娶了爱玛后认为自己是世界幸福人,可他和爱玛始终在精神上没有相交点:当爱玛为他吟诵情诗后,他也不见得“爱情加重,感动加深。”他自己快乐,便以为爱玛也快乐,“不过假使查理愿意的话,诧异的话,看穿她的心思的话,哪怕一次也好”,爱玛的想法总可以得到倾诉,可惜没有,他们的精神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妻子几次三番出轨,他竟无动于衷,他一次次的纵容爱玛,却始终不了解她的真实需求;就在爱玛试图做出努力,为他争取到为客店伙计,跛子伊玻立特做脚矫正手术的机会时,却让跛子失去了双腿,爱玛因此更加失望,他把这平静地归结为自己的不走运。

小说的结尾,爱玛因为不能忍受丈夫占上风,接受丈夫永无限制的宽宏大量,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最后爱玛向所有的人求助了,唯独没有找自己的丈夫商量,她对他隐瞒所有的一切,这是他们共同的悲剧。当爱玛死后,他发现了她和罗道尔弗的情书,竟能和其同坐闲谈,说“我不生您的气”、“错的是命”。

作为丈夫,查理不能满足爱玛在金钱方面的需求,也无法与其在精神上达到共鸣,在小说中他们的交流几乎没有,就像是活在两个世界中的人,在爱玛看来,正是他限制了她的自由,婚姻生活的不理想,使得她一步步走向堕落。

三、情人的虚伪与欺骗

罗道尔弗是妇女社会的斫轮高手,是于歇特镇上的一位地主,被她的美貌和与众不同所吸引,想着把她骗到手,还没开始就在谋划怎样甩掉她,在展览会上他引诱她,用“凭什么反对激情?它是世上唯一美丽的东西”来击破爱玛心中的防线。在得手后,态度变得冷淡;答应爱玛一同离开后,一滴眼泪都没有地写了诀别信,并在爱玛的视野中乘车离开,在他心里傻瓜才干这事,他怕麻烦,怕开销。他对爱玛的伤害主要在于引诱与欺骗,爱玛于他不过是玩物。

爱玛的另一个情人,赖昂,与爱玛志趣相投,在永镇他们尚且还能克制情欲,但去了鲁昂之后,他见过了世面,对一个小医生的太太早已没有了畏惧心理,当他们再次相遇时,他胜利在握,爱玛本打算写信拒绝可不知道地址,她说这不合适,他以“有什么不合适?巴黎就这样做!”这一对爱玛来说无可辩驳的证据,说服了她。到最后,他感到了厌倦,想就此分手,可把持不住自己。同样的只是对欲望的无止境的要求。

然而他们相同的是当爱玛身负巨债,渴望寻求帮助时,他们都退缩了,他们都在爱玛危难时刻抛弃了他,表现除了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的冷酷嘴脸;在爱玛死时他们都睡着了,爱玛的死就像与他们毫不相干。昔日的肉体欢愉与今日的冷漠自私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剧了爱玛的悲剧性,她一生为之疯狂的情人最终只是虚无。

四、资产阶级的敲诈勒索

爱玛最后因无法在24小时之内偿还八千法郎的高额借款而服毒身亡。从爱玛到达永镇,投机分子勒乐便盯上了她,她成了他对金钱追求的又一个牺牲品。在爱玛堕落的过程中,他无疑起到了幕后推手的作用,至少在金钱方面是如此,他一次次的主动向爱玛推销自己的产品,即使她并不需要;在爱玛生病时,便欺骗可怜的查理,同样骗他借债;给爱玛出注意让她获得查理的代理人权利,变卖房产,好渔翁得利;他卑鄙无耻,却虚伪狡诈,不远让永镇的人们知道他的丑恶嘴脸,与公证人居由曼狼狈为奸,让其出示法院判决书;当爱玛求其宽限时,他终于原形毕露,爱玛说“您是朝死路逼我!”他关了门道:“关我屁事!”。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与勒乐是两个有强烈欲望的人物形象,爱玛追求浪漫爱情,勒乐追求钱财,最终却是爱玛为勒乐作了嫁衣,自己悲惨的死去,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资产阶级又占了上风,物质战胜了精神,爱玛死在了勒乐的圈套中。

五、爱玛自身的性格弱点

从李健吾先生的《福楼拜评传》中我们可以发现,爱玛与福楼拜是何其相似,在性格方面。福楼拜也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来的。”“爱玛是他,因为无形中分有他浪漫的教育、传奇的心性、物欲的要求、现实的厌憎、理想的憧憬;而且我们敢于斗胆说,全书就是她一个人,—— 一个无耻的淫妇;占有他深较的同情……”

爱玛的一生就像叔本华的钟摆理论:人的一生就像钟表的摆钟,欲望满足时,它摆向厌倦,欲望不能满足时,则摆向痛苦。无论成功与失败,结果都只能是无意义的虚无。她不断的在追求浪漫的、理想的爱情与生活,得到时无比欢悦,不久便感到厌倦;她只活在自己编制的世界与想象里,按照自己既定的原则行事;她并非没有做出努力改变,但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很骄傲,不屈服于公证人,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最后她选择了死亡来解脱自己,摆脱人世的烦恼,她厌恶的现实,她以死亡来对抗她没有容身之所的世界。

六、结语

爱玛是一个不幸的人,自身与外在的种种原因导致了她的悲惨结局,生活上的放荡与内心的苦楚,找不到出口构成了她的悲剧冲突,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最终压垮了她。福楼拜对她给予了复杂的感情,同情她,也否定她,批判她,进而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福楼拜, 著. 李健吾, 译. 包法利夫人[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2] 李健吾. 福楼拜评传[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作者简介】

赵旦旦(1994—),女,甘肃静宁人,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
爱玛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点
保险起见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包法利夫人》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