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

2016-05-14 16:38齐晓文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摘要】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歌唱技巧的表达形式,其演唱表现在艺术表达中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当前,我国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培养两种演唱技巧的互补发展。学校学生正处于接收知识的阶段,其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演唱技巧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且学生更富于创新精神,更能够探索和发现“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技巧和途径。因此,注重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技巧的互补发展,不仅能培养更加优秀的演唱家,也是发展和丰富中国音乐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歌唱技巧;互补发展

一、引言

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音乐可以是一个民族品格的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心声的体现。音乐神韵不一,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而在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中,自然人声是最独特也最为丰富的音乐形式,其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音乐领域,通常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作为声乐演唱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也得到了社会和世界音乐领域的普遍认同。毫无疑问,这三种演唱方法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也被不同的群体所喜爱,但是其在表达声乐艺术魅力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民族唱法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唱法的特点,同时也吸取了美声的科学技巧,使这种民族唱法有了它独特的声音状态,借鉴不是全部拿来而是要有尺度,这样才能不丢失我们原有的重要的东西,使民族唱法技巧越来越科学和成熟,让它受益于更多的从事声乐的人们,要促进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互补发展。

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界定

1、民族唱法的界定

从远古时代至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音乐文化,流芳了众多优美动听的民歌,从风、雅、颂到今天的新民歌,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唱法就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和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这种语言特点、歌唱习惯、格调曲调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

2、美声唱法的界定

“美声唱法,即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此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这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形成于世纪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正常的男女、高低各声部逐渐完善,演唱技巧也脱离了单纯炫耀、追求形式的旧传统,进而注重刻画人物、抒发感情、表达音蕴。

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唱技巧的分析

1、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1)呼吸

歌唱的呼吸在理论上分为胸式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方式三种,但这三种呼吸方式被学习歌唱的人群应用最多的就是胸腹式呼吸方式。练习方法:快吸慢呼,把气吸进身体后,轻轻咬住牙齿,然后慢慢的发出“思”的音,身体保持住吸气的状态,不要因为发长音而僵硬,感觉吸着发“思”这个字,要尽量把字音发的长一些,反复练习使气息变得绵长而轻松。也可以用心里默默算数的方式练习气息,将气吸进身体后,心里默默数数字,要轻松而缓慢的进行练习,吸气一定要自然,柔和,呼气一定要均匀。此种呼吸方式从形象上使歌唱者显得放松而高雅,易于歌唱者找到歌唱支持点。

(2)共鸣

共鸣所产生的作用在于它对声带所产生的基音,进行了再加工和扩大,起到了美化和润色的结果。共鸣对于音量所做出的贡献,要比呼吸所提供的要重要的多,也比声带所做出的贡献要大。良好的共鳴会使歌唱当中的声音,情感和咬字更加增色增彩,由此可见任何洪亮,圆润,悦耳又具有穿透力的声音,都要建立在良好的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器官作用的基础上。在歌唱中我们一般将人声分为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三个声区。在学习民族唱法中,要发挥好各声区共鸣的特点。使共鸣区过渡混合相连。在演唱时,由于各声部受其发声器官条件以及声音性质等多方面的局限,所以我们运用共鸣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咬字

作为一名从事声乐专业的人来说,字正腔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专门开设的表演台词课也是为发音和咬字不够清晰的学生做修正的,要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首先要培养正确而良好的发音习惯,把错误的咬字习惯改掉,要正音正字。民族唱法的语言和咬字特点是以汉字的习惯为基础,讲究语言的韵律,强调咬字的过程,要字头出声,字腹引长,字尾收声归韵。歌唱中的咬字要比生活中的咬字要重一些。

2、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

(1)呼吸

美声唱法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就是呼吸。换句话说,科学的、正确的和规范的呼吸时歌唱家演唱中产生完美共鸣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呼吸,演唱者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合理运用嗓子。在美声唱法中,要求演唱者要具有灵活自如调配呼吸的能力,要具有饱满的气息支持,才能完美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才能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通常情况下,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要掌握胸腹混合式呼吸,演唱者在吸足气之后,要做到双肋扩张或者膨胀,再通过小腹收缩促使心脏横膈膜上升,保证演唱者能自如控制气息。

(2)发音方法

发声是演唱的基本元素,通过人类运用意志控制自身发声器官,能够促使人类声音的变化,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因此,发生在美声唱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发声要形成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运用艺术手法对声音进行处理,而“真假声”适度混合是美声唱法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处理混声,如应该从哪个音开始,并且要学会随着声音的高度调整混声的内容和多少。规范合理的混声,不仅不会伤害的演唱者的嗓子,还能拓宽人类音域,从而促使演唱者发出更为饱满和圆润的声音。

(3)共鸣

受人体身体调教和结构限制,人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比较单薄和小的,在演唱过程中,共鸣的作用就类似于音响的功放功能,具有把人类声音美化和扩大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共鸣,才能完美表现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之为歌唱的声音。演唱中音色的不同变化及音色的好坏,也需要依靠共鸣的合理运用才能实现。美声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头声于喉头的平衡,要处理好演唱中的气息问题,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共鸣腔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音乐界,“民族美声化”和“美声民族化”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同时掌握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歌唱技巧是具有现实可性的。我国声乐理论界也就两种唱法的互补发展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在对前人优秀研究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也探讨了歌唱者同时掌握两种歌唱技巧的可行性,希望能为声乐歌唱技巧研究发展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柏林林.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J]. 音乐创作, 2011,1:78-80.

[2] 欧璐莎.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对戏曲音乐的吸收[J]. 音乐创作, 2008,3:102-104.

[3] 杨丽华. 声乐表演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台风[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4,9,6,3: 231-233.

[4] 冯 锐. 论歌唱心理中个性因素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J]. 戏剧之家, 2010,4: 145-146.

[5] 刘大坚. 论“信天游”风格构成的三大要素[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1:190-192.

[6] 周淑真. 试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问题[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6,4:167-168.

【作者简介】

齐晓文(1969—),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学历,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