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重温课本,夯实基础

2016-05-14 13:24唐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夯实基础合作自主学习

唐海燕

摘要:三个复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重温课本,梳理知识点的一轮复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以追求“实现生命价值”为目标的教学价值观,以倡导“生成知识”为主的学习观和以价值倡导“合作,体验”为特征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的价值体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在一轮复习中,笔者一改原来的依赖复习参考书、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大胆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关键词: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重温课本;夯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03

通常,备战高考分为三个复习阶段:重温基础一轮过书复习, 查漏补缺二轮专项复习以及拔高成绩的三轮综合训练。可以说,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么,每一阶段的复习,我们怎么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笔者在今年的一轮复习中,就有和往届复习过程中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特别想和各位教师一同分享与探讨。

依笔者来看,三个复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重温课本,梳理知识点的一轮复习。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书,其实英语学科也是这样,小到一个单词的用法,大到一篇文章的构建都可以从课本中学到。可是学生往往在学习每册书时,忘记了它们的重要性。就是跟着教师,把每册书 “学”完了,真正是前学后忘。反映出来的小到单词的使用,大到对文章的理解一团糟。再有,每个学校的班级里水平中等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高三一上来就大范围地上难、偏和怪的东西,他们是绝对接受不了的,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听课的兴趣也会随之消失的。

但是高三复习时枯燥地过书,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倦,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早已学过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再读再看。但是,我们教师心里都很清楚,课本上很多地方多数学生早就忘得差不多了。那么就需要教师好好在课本上钻研,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学生愿意重新拿起课本。2001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随着全面的铺开和实践,到现在,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程改革基于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具体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以追求“实现生命价值”为目标的教学价值观,以倡导“生成知识”为主的学习观和以价值倡导“合作,体验”为特征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的价值体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在一轮复习中,笔者一改原来的依赖复习参考书,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大胆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一、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1. 明确目的,懂得取舍

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再次梳理,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真正活学活用。那么,教师的安排和布局就尤为重要,必修共5册书,这也是复习最重要的环节。挨着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弄,量太大,教师和学生都累,又像是把整个单元重新上了一遍,实在是没有意思,教学效果还差。按单元进行整合,一般是两个单元为一个小模块。两个单元涉及到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点以及语法精选提炼,做好取舍。在多年的教学上,我们都发现教师什么都讲,结果学生什么都不会,因此懂得“舍得”至关重要。基本上,笔者在数目上加以限制,例如:高频词讲解控制在6-8个,常用句型10个以内。任务简单明了,就看学生认知和整体思维能力了。

2.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全班划分学习小组,一般是按学习成绩好、中和差来编排的(便于互相帮助,完成合作学习)。拿笔者教的一个中班为例(英语平均分75左右),全班56人,共分成7组,每组8人设有一名小组长。每天笔者都会布置复习任务,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和调控。具体如下:以必修五第一、二单元为例,设计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一般分解为四部分:常用单词拓展,重点短语的整合,高频单词的用法归纳以及难句的回顾和梳理,数量上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合作小组的成员吃透课本、相互交流。通常前两部分较为容易,可由小组长安排4名成绩中等或是较弱的学生完成,另外两部分就可放手让组里程度好的学生合作完成,刚好8人都有任务。所有任务必须在放学前分配完毕,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复习正常进行。

3. 评价及时,激发热情

第二天检查合作学习成效如何之前,笔者都会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热身”,即组员汇总探究结果。在这10分钟里,作为监督者和帮助者的笔者也不会闲着,在班里来回转,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其实最主要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时间一到,就是集中展示的时候了,笔者通常采取的是黑板展示和现场测试两种手段。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复习部分,一般笔者会安排4组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他小组充当评判,当然他们也有权利补充;或是在热身结束后,立即发检测复习小卷子。无论哪一种,都是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你会发现他们合作得非常好,对课本复习梳理得准确到位,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都能得到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有收获就有改变和提升。到最后,几乎人人都可以担任起教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组织大家复习了。

每次展示完毕,笔者都会评出优胜组和最佳讲师。奖励机制也很特别,就是第二天给大家上堂微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以选择讲阅读、完形填空等练习,也可就某个自己拿手的题型谈谈自己的技巧,甚至也可以来点才艺秀。这样,原本枯燥的一轮复习顿时活波轻松起来,学生的参与率也提升起来,特别是原来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来。当然,一开始课上进行的速度会很慢,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戛然而止,适应期一过,学生的速度立刻就会快起来,表达得也更顺畅到位。

从长远来看,受益匪浅。建议教师可以在高一阶段就尝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那么高三的时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二、复习课案例分析

以下是笔者在对Book 5 Units 1-2复习内容部分展示:

1. 过程说明:布局由教师定好,学生按分配任务合作探究,然后集中展示。

2. 设计理念:吃透课本,夯实基础,以学生合作活动为主,再次唤醒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知识和语言现象。

3. 复习内容:都是以高考题型为主,简化模式,变化方式,帮助班级大多数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辨别、分析到运用。

部分展示如下:

Ⅰ. 单词拓展:(10-15个)

1. vt.宣布;通告→ n. 宣告;宣布→ n.播音员;宣告者

2. n.便利; → adj.方便的→ adv.便利地

3. n.吸引力;→ adj. 吸引人的→ → v. 吸引

Ⅱ. 短语学习:(20-25个)

1. face the challenge

2. be ready to do sth.

3. remove...from

4. slow down

5. die of

夯实对构词的理解,发现规律,提升记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短语完全来自课本,要求学生吃透课本,提高语用能力。

这两部分是大多数学生乐意选取合作学习的,也是课堂展示时最精彩的部分。

Ⅲ. 高频词汇总结(6-8个)

1. conclude sth. with sth.

他以一个故事结束他的演讲。

翻译:

draw/reach/arrive at/come to a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翻译:最后,每个人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 be exposed to...暴露于…;处于…危险中

expose sth. to sb.

完成句子:Take care not to keep your skin (expose) to strong sunlight.

源自平时学生的积累,相对来说知识含量和能力都要求更高,所以至少需要中等以上的学生参与。

Ⅳ. 典型句型分析:(10个以内)

1. Neither its cause nor its cure was understood.

句法分析:neither...nor“既不……也不”,连接句子中的两个相同成分,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遵循就近原则。

2. So many thousands of terrified people died every time there was an outbreak.

句法分析:every time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相当于whenever,表示“当……”。

这是整个合作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最高,能准确地挑选出课文中的难句,并且上升到对句子的分析。所以,必须是程度特别好的学生在一起合作,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给出指导。

在各组展示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总结有雷同现象,没有关系,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鼓励。面对所有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最后的汇总为主。

三、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其实复习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灵活运用,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复习课上有所收获的。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开发区高中城第一中学 832000)

猜你喜欢
夯实基础合作自主学习
提升初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职业高考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