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前世,古今一绝

2016-05-14 16:38刘世宛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

【摘要】花丝镶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手工艺,也被叫做细金工艺,它主要是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作为原材料,并镶嵌点缀以宝石。从诞生之初,它就是尊贵的象征,在历代都被视为宫廷艺术,在明清两朝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有“燕京八绝”之一的美称。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花丝镶嵌融合了各地的文化特征,作为多元的文化的产物,它的身上带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烙印。

【关键词】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燕京八绝;细金工艺

花丝镶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手工艺,也被叫做细金工艺,它主要是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作为原材料,并镶嵌点缀以宝石。从诞生之初,它就是尊贵的象征,在历代都被视为宫廷艺术,其中在明清两朝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有“燕京八绝”之一的美称。

一、花丝镶嵌工藝的特点

花丝镶嵌其实是将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手工艺形式。花丝是用各种不同的金丝和银丝堆垒、编织而成;而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捶打成型,然后錾出花纹或者用锼弓子锼出花纹并镶嵌以宝石。花丝镶嵌的制作复杂繁琐,其主要工艺程序就有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8种。制作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制品,首先要制胎,然后进行堆垒、编,然后烧焊制成半成品,之后还要经过酸洗、烧蓝、镀金、压亮等工序,最终制作出来的作品往往精美绝伦、玲珑剔透。花丝镶嵌工艺的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宫廷日常用品为主,比如盒、盘、碗、杯、摆件、茶具、酒器、如意、首饰等;其中每种器物又有着许多分支,如首饰中包括帽饰、头饰、手镯、戒指、护指等。花丝镶嵌作为宫廷艺术,在题材上主要选取代表吉祥尊贵的造型为主,如龙、凤、如意、寿桃等造型是花丝镶嵌常用的造型。因为是服务于宫廷贵族,花丝镶嵌的制作往往是不惜材料和工本,没有大小的概念,极尽奢华之能事,只为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

花丝镶嵌的纹样主要是由花丝的构成决定。明清时期常见的基本纹样有几何纹、图案纹等,其中几何纹主要包括锯齿纹、回纹、套古钱纹、卷草纹等;图案纹则是自然类、动植物类等作为题材的纹样。这些纹样主要是通过一种元素的重复或规律排列,可单独使用,亦可作为锦地使用。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

花丝镶嵌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春秋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则是花丝镶嵌的萌芽。在历代皇室的扶持下,花丝镶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明清两朝尤甚。其中明朝时期的花丝镶嵌技艺最为鼎盛,在清朝更是有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名品最多的时期。

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彰显其专制的权利,明王朝也不例外。明朝为了凸显王权至上,也为了满足宫廷贵族的需求,宫廷便在各地选拔能工巧匠服务于皇权,其中不乏优秀的花丝镶嵌的技师。花丝镶嵌在融合各地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渐显示出其明确的风格,这种风格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华夏明文属性的表现,它的身上带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烙印。

花丝镶嵌工艺在清朝时期有了更加细致的分工,并且走向了专业化的生产之路,实行行业分作的模式,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契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以及串珠等专业,这种分作模式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其中实作、镶嵌和攒作是花丝镶嵌行业的主要部分,有独立的产品和完整的生产过程,同时各套工艺之间的协作关系也非常密切。

清王朝的灭亡使曾服务于宫廷贵的花丝镶嵌流落民间,并且在民间生根发芽,继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民间喜欢用花丝镶嵌工艺制作首饰,因其做工精细、富贵华丽,受到市民阶层的普遍青睐。从此以后,花丝镶嵌伴随着中国历史一起跌宕起伏,其行业内部也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变革,2008年花丝镶嵌工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护伞。

三、花丝镶嵌工艺的前世

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出土于明代长陵,现存于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中,重826克,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整个冠身用金丝编织而成,薄如蝉翼,空隙和纹路均匀,金冠上端有腾龙戏珠的图案,造型讲究。

万历皇帝翼善金由“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组成,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前屋部分使用518根0.2毫米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花纹;花纹空隙均匀,疏密一致,金丝的衔接不着痕迹,看不到任何接头和焊头,薄如蝉翼。半圆形的帽山上,立着两片兔耳朵状的金丝网片,一颗明珠高悬于双耳之间,两条金龙做双龙戏珠状眺望着明珠。后山与金折角的编织形式前屋类同,后山部分有双龙戏珠图案的金饰件,其中双龙的头、爪、背鳍和双龙之间的火珠,全部采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龙身、龙腿等部位则采用传统的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个鳞片均以金丝搓拧成的花丝制成,码焊成形。复杂的装饰图案,却看不到丝毫的接头和焊头,展现出了当时手工艺人纯熟的技艺。

花丝镶嵌发展到民国时期,不仅彻底摆脱了宫廷的束缚,而且也有了更加大胆的创新,这种创新既表现在题材的选取上,也表现在其材质的搭配。这一时期的花丝镶嵌的题材除了传统的富贵吉祥的造型之外,更是扩大到世俗题材和生活场景。除此之外,它还会在材质上进行混搭,别具匠心的将其他工艺与花丝镶嵌工艺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金质累丝凤纹嵌核雕“珠江市井”卡扣手链是民国时期花丝镶嵌作品的精品,它将花丝镶嵌与核雕结合起来,展示出当时手工艺人的创新精神和无穷的创造力。六组核雕表现的是日常生活场景,以雕工精湛表现了松下品茗、柳荫论道、檐下听琴等内容;花丝镶嵌工艺制成的松鼠葡萄、盘蛇舞蝶、雀鸟展翅等纹样细致入微,传神逼真,仿佛下一秒就会活过来一样。

四、花丝镶嵌工艺的今生

中国翡翠珠宝品牌昭仪翠屋在2015年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的展出的宫灯耳坠大放光彩,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此前在时尚杂志《嘉人》的封面时尚大片上,演员范冰冰就曾戴着这副宫灯耳坠出镜;在《时尚芭莎》为香港演员刘嘉玲拍摄的一组时尚大片也有他的身影。

其实这副耳坠并不是出自昭仪翠屋设计师之手,而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其原件是清代的花丝宫灯金耳坠,出土于北京石景山区,现藏于首都博物馆。耳坠采用的是六角宫灯造型,形状如古代的亭子,分为六边,脊、檐、柱、栏俱全,每边均饰以花丝掐制而成的六瓣花图案。六角伸出挑梁,缀有花丝绣球及花穗,底上亦缀一绣球,均可随摇而动,绣球撞击在一起的声音清脆悦耳,如珠玉之声。

这副宫灯耳坠的复制品是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白静宜老师与昭仪翠屋联手,根据首都博物馆的原件重新绘制图纸,还原出了这副精美奢华的宫灯耳坠,使它重新恢复其原本的使命,陪衬着现代女性绽放魅力。这副宫灯耳坠集掐丝、累丝、捶打、錾刻、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采用六角宫灯坐于莲花之上的造型,下坠流苏,脊下悬挂圆形小灯笼,由金丝编织而成。

五、小结

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只能改变传统手工艺的某些形式和内容,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存在和本质。历经千风霜的花丝镶嵌工艺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它将在应变中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整合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在风云变幻中彰显独特的魅力和风貌。传统工艺在当下社会中的失语状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们必须以当下的价值观来重新思考传统文化,以新的艺术观念来重新审视传统工艺。

【参考文献】

[1] 白静宜. 漫话花丝镶嵌[J]. 中国宝石, 2002,2.

[2] 赵琪. 花丝镶嵌的前世今生[J]. 消费指南, 2010,6.

【作者简介】

刘世宛(1989—),男,汉族,青岛科技大学美术史论与批评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
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助力传统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久等了 还你一场春意盎然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