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播音主持中的“说人话”

2016-05-14 17:43焦庆中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播音艺术性实践性

【摘要】播音主持,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甚至在有些院校已经完全“碾压”其学术性。但正是这样一门实践性强、发源于人们日常交流中的艺术门类,却常常被不能“接地气、说人话”所困扰,在技巧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困惑不解而无法完成“心神归一”。本文结合艺术理论和播音的实践性,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也更深入的理解艺术性与播音主持实践性结合。

【关键词】播音;艺术性;实践性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最常说的是:“走心”、“说意思”,学生们却很难理解,且不少已经从业的前辈也依然在高台上下不来,离观众越来越远。对此,从《艺术概论》、《艺术原理》等相关文艺理论角度的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艺理论与播音专业在宏观层面(语言传播)和微观层面(创作表达)的关系。

一、播音主持的“说人话”

播音主持从宏观层面来说,是一种语言传播活动。在宏观层面的教育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少专业学生不会“说人话”。在艺术理论的指导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概念。

1、“说人话”是指语言样态生活化

在很多观众的眼中,包括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观众眼中,播音主持一门在“电视里”“舞台上”的“华丽语言”。其实不然,通过学习可以发现,播音主持专业除吐字发声有着严格的基本功要求和训练之外,其他的语言传播、文学表达、即兴口语等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所以,“说人话”是指语言样态生活化。比如,见面与人打招呼,生活中我们会热情的说一句:你好。就吐字来说,是随意的;就情感来说,是随和真挚的;就语气来说,是热情洋溢的。但正是这样的词语或字眼出现在播音主持表达当中,往往会被受众诟病“假、大、空”。其主要原因正是没有把这种词语的语境设计成日常对话状态,而摆出舞台上高高在上的感觉,或者虚情假意的状态。所以语言样态生活化,是说在播音主持表达中,应该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气、语调和情绪,而非吊着嗓子和气息、满脸假笑。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作为语言艺术、文字艺术和音乐艺术等的结合,与其他艺术门类也一样。所以,这也提醒我们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人,要随时平等地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平视他们,才能与他们真正的实现对话。在传播过程中明确我们就是在与一个个真实的人进行交流,同时这种交流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用心说话,用脑子思考,说出来的是真心话,说出来的话里都是有内容和意义的。这样才不会造成听众的误读,阻碍信息的传播,不会变成“不会说人话”的主持人。

2、“说人话”是指语言内容人民化

如果说语言样态生活化是“怎么说”,那么语言内容人民化则是“说什么”。作为媒体人应当要有人文情怀,主持人亦是如此。这情怀反映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当中,因此只有保证语言内容的“接地气”,才能做到说出来的话是“人话”,是人民能够听懂的话。比如,如果可以用现代的白话文传播,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文言文表达,故意彰显文学素养,毕竟传播对象很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文学表达,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在进行大众传播而非精英传播。另外,绝大部分人都是喜欢听故事而非大道理,但往往现代社会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习惯于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下面”的群众进行宣讲。其实作为大众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群人,播音主持从业者也好,教育者也好,更应该明确受众的这一心理,所以现在习大大提出来的“讲好中国故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个会说话的人,应该是一个深入浅出、会讲故事、将感情和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人。这样的故事从哪儿来?应当是人民自己的故事,人民身边的故事。那些编纂的故事是没有办法引起受众真实的情感共鸣的。因此我们做好文艺工作,做好艺术传播,更是要从人民中、从现实生活中,多感受、多汲取更多的素材和创作资料。播音员主持人也应该用人民自己的故事,说人民自己要说的话。

3、“说人话”是指语言目标人性化

有些话是为了谁而说,其实是很重要的问题。从文艺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艺术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并反映现实生活,以让受众达到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传媒人,作为掌握着话语权的播音员主持人,我们必须要为了人民发声。这种发声不单是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更有引导国民思考、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传播美与爱等更为广泛和实际的作用。比如,白岩松的评论,多年前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面对面》等节目,都是充满人文关怀,以人民为核心的,本着以人民的视角,为人民而发声的态度来说话的。因此,这也是“说人话”的核心。当播音员主持人脱离生活实际,只会说那些飘飘然的漂亮话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这样没有“根”的语言自然也是说不好的,没有真情实感的。

所以综上,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的口语传播中以“人”为本。只有“说人话”,才能说有实际意义的事,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地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只有“说人话”,才能让我们的表达情真意切,而不是虚无缥缈、心中无物,从而实现针对对象和明确目标的传播;只有“说人话”,才能让受众听得进耳,听得进心,引发社会思考,引起舆论关注。

二、“艺术源于生活”的新理解

播音主持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一直存在争议,其艺术性与新闻性的矛盾之处就成为诟病。但播音主持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学科体系及专业技巧规律。在艺术理论的指导下,我认为可以更好的理解其技巧对于艺术创作的指导性。

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会将“内三外四、情声气”的关系等创作基础当中的一些理论知识,通过视频作品实例、课堂示范等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促进我通过这些现实案例进行思考。曾经我理解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的产生是从生活中而来,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通过文艺理论的再学习和思考之后发现,其实艺术源于生活不只那么简单的。最起码,艺术的技巧,其实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非简单的理论技巧,所以其源于生活,恰恰最后还是回归生活;高于生活正在于它必须摒弃一些外在的牵绊,回归内心的真情实感,引发人的情感共鸣和精神体验。

三、结论

艺术源于生活。任何表达为什么生活中都能正常进行,一旦句子变成了现成的文字反倒表达不出来了?其实原因就在于心态变了。说,从来都只是说,而不是读。“说人话”,其实就是正常交流,而不是站在高台上去“演”什么。另一方面,为什么要学這些艺术表达的技巧呢?正因为我们容易在人前就失去自我,受环境所累(或紧张或关注其他因素),失去了本该表达出来的百分之百的真情实感,恰恰是学习这些技巧,将技巧内化为语言传播的工具后,我们才能成为与一般人不一样的语言传播工作者,让美的文字,能够尽量呈现他在纸面上百分百的美,让美的故事,听起来尽量百分百的美。

【参考文献】

[1] 张 颂. 播音创作基础[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2]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3]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4]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赵 俐. 有声语言的声音是什么——论播音创作声音个性展现的理论基础[J]. 现代传播, 2003(6).

[6] 吴 郁. 播音对声音弹性的要求[J]. 现代传播, 1985(8).

【作者简介】

焦庆中(1991—),男,安徽安庆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领域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播音艺术性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特点和技巧提升的探索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新闻播音的语言风格方式探讨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