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闻框架理论对BBC涉华报道分析研究(一)

2016-05-14 17:43王婕张雅文赵健许小诺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

王婕 张雅文 赵健 许小诺

【摘要】BBC即成立于1922年的英国广播公司,它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構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它的传播范围已经覆盖到全世界,对世界的新闻传播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涉华报道自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外交形象的塑造。因此,通过运作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基于新闻框架理论对BBC涉华报道研究》,突破语言的障碍翻译了解BBC的涉华报道,研究其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是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BBC;涉华报道;倾向;中国形象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于新闻框架理论对BBC涉华报道研究》课题以BBC中文网官方网站发布的涉华报道为样本源,共采集2015年涉华报道样本374份,以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为原则,结合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定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解读角度、题材选取、评论对象、意义阐释、归因分析,后续报道处理方式以及新闻的倾向性,最后得出结论。

一、数据统计的结果的呈现

BBC的涉华报道总体上呈现客观、公正的原则,与其BBC新闻报道手册中所奉行的“准确、公正、不偏不倚是BBC一切新闻工作的核心”的原则相一致。

在我们的共计374样本中,社会民生报道方面,在这147篇中,BBC有39篇明确表示出反对的态度,比例为26.5%;还有107篇报道中持中立态度,比例为72.8%;仅有一篇报道持支持态度,关于我国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报道,呈现出了支持态度,所占比例为0.7%。

经济方面:在采集的111篇样本中,共有98篇文章只是报道现象,保持中立态度,比例为88.3%;12篇报道中持反对态度,比例为10.8%;仅有一篇报道持支持态度,所占比例为0.9%。

国际方面:在共计41份样本中,13篇报道持有否定的倾向,比例为32%;还有27篇报道中持中立态度,比例为66%;仅有一篇报道持支持态度,所占比例为2%。

政治方面:在共计75分样本中,32篇报道持有否定的倾向,比例为42.6%;还有3篇报道中持中立态度,比例为4%;仅有一篇报道持支持态度,所占比例为53.4%。

高比例的中立倾向例,表明BBC的涉华报道总体上呈现客观、公正的原则,是与其BBC新闻报道手册中所奉行的“准确、公正、不偏不倚是BBC一切新闻工作的核心”原则相一致。

二、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报道内容的强调和排除、报道面的细密化等,再加上巧妙的运用标题、导语或直接引句等,BBC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看似公允却倾向毕露

BBC的涉华报道总体上呈现客观、公正的原则,但通过对样本的具体分析,抛开公正的外衣,我们所担心的“有色眼镜”在BBC的涉华报道中也确实以巧妙的方式存在着。

1、在新闻事实的选取方面,违背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原则,对中国突发负面事件的报道更具青睐

以社会民生报道为例。在我们的共计374样本中,BBC中国的社会问题的报道共147篇涵盖了民生、娱乐、科技、生物等方方面面,其中占大部分的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在这147篇中,BBC有39篇明确表示出反对的态度,有107篇持中立态度,仅有1篇关于我国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报道,呈现出了支持态度。

在BBC报道的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这147篇文章中,针对我国发生的负面性突发性事件,例如四川邻水县冲突事件、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河北枪击案、天津爆炸案等等,都在其报道行列。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BBC会采取连续报道的方式进行不断跟进。以天津爆炸事件为例,BBC从8月12日一直持续报道到8月19日,文章共计11篇,且多附有相关视频和图片。

在新闻事实的选择方面,不难看出BBC对我国发生的热门事件的敏感。不顾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原则,BBC将涉及中国的正面性新闻事实进行忽略,对中国的负面性新闻事件高度青睐,营造出中国一个“多难之国”的形象。在大量的负面事实的基础上,为什么能得出高比例的负面性倾向的报道,就不足为奇了。

2、巧妙运用引语,借他人之口,达自方之意

恩特曼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和凸显两个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在为了将自己的意见表达于无形,BBC的涉华报道中对“选择”和“凸显”一方法使用达到了炉火纯情的地步。在2015年BBC的涉华报道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以社会报道为例:在关于“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系列报道《中国游船沉没:“与时间赛跑”的长江救援》中,文章的末尾,BBC引用的是一位名叫张英利的老人的话语,其的弟弟和妻子是船上的乘客。文中老人说,“现在是4点30分,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来自任何人除了新闻报道中的信息。没有人来安慰我们”。

在一篇评价中国救援速度和质量的报道中,以这样的采访话语结尾,短短一句足以抹煞中国的救援行动和政府的抚恤行为,产生的报道影响可想而知。

本文指导教师:王俊杰

【参考文献】

[1] 张 龙. 从BBC新闻网看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政府形象[J]. 现代传播, 2008(04).

[2] 赵启正. 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J]. 世界知识, 2004(05).

[3] 唐金凤. 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的差异[J]. 青年记者, 2008(20).

[4] 兰 杰, 罗 蓉. 英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认识[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8).

[5] 赵 磊, 张环环. CNN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J]. 当代世界, 2013(05).

【作者简介】

王婕(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张雅文(1990—),女,汉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赵健(1991—),女,汉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许小诺(1992—),女,汉族,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

【指导教师简介】

王俊杰,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学系主任。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新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