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模块建设研究

2016-05-14 18:38于克振付宏丽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模块研究

于克振 付宏丽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高等学校各级党组织对网络党建工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党建网站也相继出现。随着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海外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在海外的党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给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达到对海外留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模块;研究

当前,高校赴海外留学生的数量随着高校跨国合作项目的增多而激增,海外留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海外留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环节。互联网的发展对海外学生党员的精神冲击又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互联网又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利用互联网,牢牢把握青年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引导是一个和重要的课题,同时又是解决留学海外学生党员存在问题的非常好的办法。

一、海外留学生党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网络的依存度较高

网络已经成为青年一代的主要社交平台,海外留学生党员也同样存在网络依存的现象。海外留学生党员在日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他们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来自本国人,包括国内的和在日本的。由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众多,因此中国留学生很容易形成圈内关系。当环境陌生或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感受到压力超过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时极易产生孤独感和紧张感。此外,出国费用支出和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学费支出较高,为了不再增加家人的负担,留学期间几乎90%以上的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很多人甚至兼职两三份工作。身体的疲劳和睡眠的不足容易使他们加剧学业压力的紧张感。因此很多留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休闲聚会,心理上容易形成对本国人交往圈的依赖。由于網络聊天服务的成本较低,必然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孤独、寂寞、紧张和失落一旦借助网络缓解,上网行为就会因为强化而容易导致对网络的依赖。

2、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

很多留学生党员到海外后要适应新的环境,即便可能有国内同学在同一所学校留学,但大家一方面忙于学业,一方面忙于打工,经常会疲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会经常感到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留学区域的分散和紧张的生活使他们很少能参与组织生活中来,久而久之,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就会减弱。党组织的凝聚力也会下降。

3、理想信念容易出现动摇

海外留学生党员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在感受发达国家的一些优越与便利之后,往往容易受到跨文化环境及理念的冲击,面对新事物和新观念,他们总是在做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如不及时加强思想武装,任由其在两种思想阵地中摇摆,其理想信念容易出现动摇。

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可以聊天、玩游戏、查阅东西等。互联网给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网民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己学业上、事业上的所需,从而帮助网民的工作与学习,同时互联网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二、网络环境的特殊性,表现为

1、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巨大而又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全球性论坛。开放的网络环境给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信息选择空间,也使青年一代对文化和思想的接受更具个性,但同时各种价值观和文化思潮也趁虚而入。

2、虚拟性。电脑抽象的符号系统代替了真实的世界,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人已沦为数字化、工具化的存在,极易痴迷于幻想,沉醉于网络虚拟的精神满足。

3、交互性。网络不仅能处理文字和数据,还能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多种信息,便于用户进行信息选择和交流。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人们能自由、方便地进行通信和交换。与传统地交互性环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相比较,网络环境更具有易变性与难以控制的倾向。

由于青年学生对网络越来越依赖,为了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需要加强网络引导。同时为了能更加有力地引导留学生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不断完善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建设。网络精神家园建设,内容建设是基础。既要有广大党建网站的共性,又要有自身内容方面的创新,提高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块设计构想

网络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块大致如下:

1、网上党校

党校肩负着培养党员的重要任务,党校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主导着高校,学生被迫习惯性地接受培训,从某种角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效率。随着当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上教学以其自主性和交互性等教学特点,快速成为倍受欢迎的教学手段。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外海外留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和培养存在一定的盲区。而“网上党校”模块可以弥补以上不足,使海外留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得以延续,从而将优秀人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网上党校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开阔党员的视野,促进其思想解放,增强思想教育的及时性、生动性和互动性。通过一定的安全策略和权限设置,将党员教育课程、教学视频和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共享,海外留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同时设立“教师在线”和“问题留言”专栏,海外留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渠道获得答案。为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在“自我检测”专栏检验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是否扎实,还存在什么不足等。

2、信息荟萃

党的相关理论知识,重大决议,重要会议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可以放在“信息荟萃”模块,使他们可以随时浏览相关信息,及时补充捕捉最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例如,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市各级党报党刊推上网络。通过这种上下联动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新闻,使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浏览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网站,了解和学习本民族以外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注意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树立全球化的意识和借鉴学习的品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因势利导,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防患于未然。

3、网上民主生活会

传统的民主生活会固然有其优点,但无法解决空间的限制问题。很多海外留学生党员到了海外,在建立了海外党支部的地区,则可以通过海外黨支部开展民主生活。如果在没有海外党支部的地区则容易陷入无法参加民主生活的困境。而网上民主生活会则可以解决以上困难,围绕一个话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还可以利用生动的网络表情使民主生活会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从而增强互动的效果。

4、“党员多科模”

“党员多科模”活动经过实践的检验,已经成功帮助学生解决诸多实际困难,受到了一致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但目前“党员多科模”团队只是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作用。海外留学生党员同样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在网络精神家园上设立“党员多科模”模块,当海外留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向网上的“党员多科模”团队求助,使他们的困难可以第一时间被知道和解决。

5、你言我语

为了加强国内外党员的交流,在网站上设立“你言我语”模块。在该模块中,党员们既可以就国内外的现状和一些热点问题相互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也可以分享感悟,共同进步。这是喜欢交流思想的一代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敢说敢想。在大家的相互交流中一点点坚定信念,明辨是非。他们在切磋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有时比教师的引导更能起到作用。

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建设应突出互动性,增强网络文化的吸引力,调度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网上网下的互动,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大家共同增长知识,交流思想,受到启迪,共同进步。通过网络上平等无拘束的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网上对他们所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使思想政治工作在虚拟空间中发挥实效。

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海外留学生党员网络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编号:GXDJ2015-B091

【参考文献】

[1] 高春燕. 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建工作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6).

[2] 苏 健, 周子琳.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J]. 法制与经济, 2010(09).

[3] 陈森青. 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 科学教育论坛, 2005(23).

[4] 张国强.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与反思[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01).

[5] 应香微. 构建我们的网络精神家园[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6).

[6] 杜新年. 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11).

[7] 赵惜群, 翟中杰. 培育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之网络文化[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11).

【作者简介】

于克振(1975—),男,汉族,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付宏丽(1983—),女,汉族,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模块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Module 6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